行善
-
從無神論到信因果:退休老人的地府夢遊記,驚醒世人「多行善,避後苦」
很多時候,我們對「因果」的輕慢,只是因為沒見過「惡報」的慘狀;一旦親身體會,才懂「敬畏」二字的重量。
地獄的苦,從不是「死後才面對」的恐懼,而是「生前不積善」的必然。
而平安的福,也從不是「僥倖得來」。
而是「時時行善」的積累。
-
你根本不知道,你的福報替你擋了多少災禍
行善,從不是「老生常談」,而是藏在生活細節裡的「平安密碼」。
我們每天平平安安回家、遇險時僥倖避開,背後或許都有過去某個善舉帶來的「福未至而禍已遠」。
那些我們以為的「理所當然」,其實是福報在默默護航。
-
因果故事:三世業債一世還
這篇故事不僅是一段傳奇,更在提醒世人:因果從不虛妄,行善從不虧待,別因表象的「不公」,丟失了為善的初心。
-
有生必有死 離苦得安樂
世間萬物無常,富貴終會失去,親人終將別離,生命終將死亡。
應持戒行善、布施濟人,培養福報,以轉化悲苦的人生。
-
《白象示現點迷津 癡兒頓悟證真如》
本故事取材於民間流傳的普賢菩薩應化事蹟,講述宋代一位名叫「憨兒」的癡傻少年,因緣際會得普賢菩薩點化,從愚鈍無知到覺悟心性的歷程。故事中,菩薩化現為白象與老和尚,以方便善巧破除憨兒的執著,揭示「眾生皆有佛性,唯因迷悟不同」的真理,彰顯普賢菩薩「恆順眾生、隨機度化」的大悲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