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
-
《普賢行願廣無邊 十大願王濟群生》
本故事源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述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為核心,引導眾生遠離煩惱、趣向菩提的因緣。故事中,普賢菩薩於華嚴法會中,為善財童子及無量菩薩眾開示行願妙法,並以方便善巧示現種種應化事蹟,彰顯「行願合一」的菩薩道精神,啟發眾生以大願攝持身行,於塵世中踐行慈悲與智慧。
-
《白象示現點迷津 癡兒頓悟證真如》
本故事取材於民間流傳的普賢菩薩應化事蹟,講述宋代一位名叫「憨兒」的癡傻少年,因緣際會得普賢菩薩點化,從愚鈍無知到覺悟心性的歷程。故事中,菩薩化現為白象與老和尚,以方便善巧破除憨兒的執著,揭示「眾生皆有佛性,唯因迷悟不同」的真理,彰顯普賢菩薩「恆順眾生、隨機度化」的大悲精神。
-
《法界尋蹤:解讀普賢菩薩的源起與慈悲願力》
普賢菩薩,佛教文化中象徵深廣誓願與無上智慧的重要菩薩。其由來故事交織於佛教經典與民間傳說。據經典記載,普賢前身為無諍念王次子尼摩,發願行菩薩道輔佐諸佛;民間傳說則講述菩薩度化峨嵋山白象為坐騎,成就峨嵋道場的奇妙因緣。“普賢” 意為 “普遍賢善”,其 “十大願王” 指引眾生修行,騎乘的六牙白象蘊含六度大行深意。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等經典中,普賢菩薩以深妙智慧宣說佛法,其形象與精神激勵無數修行者踐行願行,邁向覺悟和解脫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