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
-
人窮要窮得有骨氣,就算我窮得沒飯吃,也不做這種勾搭!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福德相當才互相感召聚在一起。
祖上積德,感召來福報大的孩子,家運會越來越昌盛,反之亦然。
要子孫後代有福可享,子孫發達,為人父母就要多積德行善,才能蔭極子孫。
-
感天動地的真實因果故事
人心動一念,天地盡相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
農歷七月為什麼要讀誦《地藏經》?
夢參老和尚:「念地藏菩薩聖號萬遍,一切不如意事漸消滅」,而在農歷七月念誦《地藏經》則是為自己冤親債主超拔的最佳時期。
-
古代屠夫因為供僧而翻轉因果的故事
根據佛教導航記載,一屠夫為求放下屠刀而供養僧人,豈料僧人吃飯後一句佛法也未講,屠夫失望故續宰豬,死後墮地獄。
數千年後,地藏菩薩問苦眾是否曾行善,只見他低聲道出供養法師之事。
菩薩遂安排兩人轉世為好朋友,一又輪迴遣緝「善業負責」的真諦。
故事警醒布施之意應存誠心,否則亦為惡業之一。
-
夢示宰豬現因緣,殺業牽纏墮畜道
縣官夫人夢見亡女被宰,查訪發現鄰船宰豬之狀與夢中一致,原是愛女因生前年殺數百雞的殺業,死後墮入畜生道轉為豬。
佛經言殺業重者先墮地獄,再入畜生道償還「花報」,無功德超薦則長困其中。
故事揭示殺業與輪迴的緊密關聯,引人戒懼。
-
世事無常 有因有緣
天帝釋(佛陀前身)化身為商人,透過觀察人間四件日常小事,點出輪迴因果、恩怨顛倒,揭示無常與業報之理。他勸導眾生應遠離執著,精進修行六度波羅蜜,最終引導全國信佛行道。
-
撥無因果的提婆達多
這是佛教業力論的核心信仰之一。即使外表看來行善未必立即得報,作惡也未必馬上受罰,但因果成熟有其時機(即「業熟異時」),果報終不落空。
「愚癡的人……不知有報,才妄言無善惡果報。」
-
受持淨戒 功不唐捐
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時,兩位光明照耀夜空的天人來訪,聽法後頂禮而去。
隔日,阿難請問佛陀他們的因緣,佛陀解釋:他們前世是兩位婆羅門,在迦葉佛時代曾一同受持八關齋戒,一位發願生天,另一位願作國王。但發願生天者因破戒(過午食)而墮為龍族;發願作王者持戒清淨,今世為人王。
後來,龍以柰果相助人王,並表示願再持齋修行。人王助龍取得八關齋文,龍修行精進,死後生天;人王亦再次修齋,死後也升天。昨夜來聽法的天人,正是這二人。佛陀言:他們已得須陀洹果,未來將證涅槃。
-
惡口得醜報 懺悔以改容
誠心懺悔可消業障,外貌與命運亦可轉變。
-
舍衛奇蹤:金財比丘因緣傳
此故事旨在勸諭眾生勤修檀波羅蜜,廣行布施,種下善因,方能解脫煩惱,獲得究竟安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