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
-
老鼠託夢昭示邪淫之報
佛法從不在遙遠的天國,而在每一個「誠心相應」的瞬間。
惡道眾生也不是故事裡的虛構,而是與我們一樣有靈性、渴望解脫的生命。
-
父母是世間最尊的福田——從佛典故事看「孝親」的重量與福禍
許多孩子在家中充當「小皇帝」,習慣招呼父母倒水、端飯、拿東西,父母的溺愛更助長了這種「顛倒」。
他們不明白,支使父母做哪怕一件小事,都是在損耗自身福德。
-
兩位蓮花女的故事
「人的身體都是由這些不淨之物湊合而成的,和塵世上其他東西一樣,都是虛幻不實的。」
「世間的美麗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的,青春易逝,人老了會變得像猴子一樣難看,死了會變為膿血腐肉,更是讓人害怕。」
「沒有靈魂的身體與泥土沒有甚麼區別。」
-
古代屠夫因為供僧而翻轉因果的故事
一名屠夫為求放下屠刀而供養僧人,豈料僧人吃飯後一句佛法也未講,屠夫失望故續宰豬,死後墮地獄。
數千年後,地藏菩薩問苦眾是否曾行善,只見他低聲道出供養法師之事。
菩薩遂安排兩人轉世為好朋友,一又輪迴遣緝「善業負責」的真諦。
故事警醒布施之意應存誠心,否則亦為惡業之一。
-
波斯匿王減肥記
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時,波斯匿王因肥胖苦惱,佛陀教他節食偈語:「飲食知量,身輕命長」。少年鬰多羅奉命在王進食時誦偈提醒,王雖苦惱但仍奉行。長期節制後,波斯匿王身形輕盈健美,深感佛法利益現世,欣然讚嘆佛陀的慈悲與智慧。
-
醜孩兒轉變端正之宿緣
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時,救度一位因過去惡業而生相醜陋的男孩。佛陀以慈悲與神通化身引導他,以善念轉化心境,進而變得端正莊嚴,證得聖果,最終出家成為阿羅漢。佛陀並揭示其過去生為山神,曾以惡心恐嚇菩薩,故招感五百世醜報,後因懺悔才得度。
-
世事無常 有因有緣
天帝釋(佛陀前身)化身為商人,透過觀察人間四件日常小事,點出輪迴因果、恩怨顛倒,揭示無常與業報之理。他勸導眾生應遠離執著,精進修行六度波羅蜜,最終引導全國信佛行道。
-
有生必有死 離苦得安樂
世間萬物無常,富貴終會失去,親人終將別離,生命終將死亡。
應持戒行善、布施濟人,培養福報,以轉化悲苦的人生。
-
奉佛修慈 以德報怨
真正的布施不僅是財物的給予,更是一顆慈悲、包容與智慧的心。
-
貧施求福 來世得報
布施貴在清淨心,不在多少;真誠聽法、發願修行,定得殊勝果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