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
-
未赴的櫻桃之約:從墮胎怨結到善道往生的贖罪路
文中以未出世孩子的視角,講述其因父母為事業、自由等私利放棄生命,死後懷恨纏身,導致父母生活屢遭不順。
後父母接觸佛法,以誦經、行善、立牌位等方式誠心懺悔,孩子漸釋怨恨。
最終在佛菩薩加持下,孩子往生善道,並以自身經歷勸誡世人:勿因私念墮胎,應設身處地珍惜生命,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
-
為何你總是千般不順?
要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一面,善良的一面。
人要是能一心看到好處的話,就活在天堂之中,內心光明的氣場就多。
如果一心找茬的話,就活在地獄之中。
人的念頭,尤其是知見,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
六祖惠能:從樵夫到禪宗南派祖師的傳法之路
惠能出身貧寒,以砍柴為生,因聞《金剛經》北上求法,得五祖弘忍傳衣缽。
他避禍十六年後,於法性寺以「風幡動」之論顯露機鋒,後在曹溪創立禅宗南派,倡「頓悟」法門,其言論被稱為《壇經》。
713 年圓寂,一生開啟了禪宗新風,影響深遠。
-
悟而生素:黃磊的素食之因
黃磊從愛做葷菜到選擇吃素,與多方面感悟有關。
多年前參觀養殖場,動物們的生存狀況讓他心生憐惜。
年紀增長後,因身體不適聽從醫囑嘗試素食,並感受到其帶來的平和。
信佛的他更從佛法中領悟萬物平等,不願為口腹之欲剝奪其他生命權利。
吃素對他而言,是飲食轉變,更是對生命的尊重與生活態度的升華。
-
為犬發願:孟庭葦的素食修行
孟庭葦因飼養的小狗罹患犬瘟熱,在佛前發願若小狗康復便終身吃素。
小狗奇跡好轉後,她恪守承諾堅持素食,並在過程中接觸佛法,心靈得以滋養。
其後她退出歌壇,發願只唱佛教音樂,認為吃素已不只是承諾,更是一場溫柔和解的修行。
-
小鳥的智慧
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向比丘們講述一個譬喻:
過去有隻小鳥羅婆被老鷹捉住,哭訴自己離開父母庇護才遭此難。老鷹傲慢地讓牠返回「田埂上」自認為安全的地方。羅婆躲入石塊下,老鷹憤怒猛撲,撞石而死。羅婆歡喜,讚嘆智慧勝過蠻力。
佛陀藉此教導比丘:離開修行本分與正念,就像離開父母的庇護,會陷入五欲境界(色、聲、香、味、觸)而生災禍;唯有安住於「四念處」(身、受、心、法),才是安全之地。
比丘們聽聞佛說,歡喜信受,立志奉行佛法。
-
正信修持 得出世解脫
故事核心是「由迷信到正信」的過程。國王反思後,拋棄對婆羅門的盲從,轉向有智慧與慈悲的佛法,成為佛弟子。
-
「素食男神」楊子儀:從無肉不歡到慈悲茹素的生命轉變
現今被稱為「素食男神」的楊子儀,從前是無肉不歡的葷食主義者,每餐必吃牛肉和蝦。
後因突發蝦類過敏、夢見乳牛與水牛被質問、英國婦人因食美牛患狂牛症的新聞,以及拍攝《食尚玩家》時吃松阪豬看到豬被屠宰畫面等一連串因緣,讓他開始茹素。
堅持約一年後,他因覺得在節目中介紹肉品與私下茹素相悖,向經紀人提議不接葷食節目,本以為收入會受影響,卻在三個月後接到人生首個素食代言。
他篤信「不食眾生肉、長養大悲心」,認為吃素的人冥冥中都有佛菩薩與護法神庇佑,其素食之路是場充滿慈悲與奇跡的生命修行。
-
佛教故事:藥局夥計苦讀《楞嚴》 定中超度冤親亡魂
佛號蘊含著佛法的智慧與慈悲,念佛時專注於佛的功德,有助於提醒自己斷惡修善、放下煩惱,逐漸向「佛」 的覺悟境界靠近。
-
佛教故事:至誠學佛不避妖邪親眼看見高僧顯靈
吉與兇不是由所住房屋決定,而是由人決定,福人所到之處皆是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