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成長
-
置頂 你可知道,孝順是增長福報最快的方法
很多人跑到外面燒香拜佛,要多虔誠就有多虔誠,卻很少回家關心父母。
而不知道,在家佛就是父母啊!
-
原諒你,是因為你承擔不起
寬容是一種智慧。
懂的寬容的人,堪稱一個智慧的人。
不僅避免了多少爭端,更能使自己心性平靜、神采安逸。
-
為何你總是千般不順?
要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一面,善良的一面。
人要是能一心看到好處的話,就活在天堂之中,內心光明的氣場就多。
如果一心找茬的話,就活在地獄之中。
人的念頭,尤其是知見,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
六祖惠能:從樵夫到禪宗南派祖師的傳法之路
惠能出身貧寒,以砍柴為生,因聞《金剛經》北上求法,得五祖弘忍傳衣缽。
他避禍十六年後,於法性寺以「風幡動」之論顯露機鋒,後在曹溪創立禅宗南派,倡「頓悟」法門,其言論被稱為《壇經》。
713 年圓寂,一生開啟了禪宗新風,影響深遠。
-
從殺生果報到素食功德:無量光餐館的公益之道
故事講述明華居士和譚居士這兩位老朋友的一次圍繞素食而展開的交談。譚居士對明華居士開設大型免費素食館的意義提出了質疑,明華居士通過引用典型事例和經典、科學等理論知識對譚居士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耐心引導,終於使譚居士深刻地認識到素食對地球眾生的重大意義。
-
波斯匿王減肥記
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時,波斯匿王因肥胖苦惱,佛陀教他節食偈語:「飲食知量,身輕命長」。少年鬰多羅奉命在王進食時誦偈提醒,王雖苦惱但仍奉行。長期節制後,波斯匿王身形輕盈健美,深感佛法利益現世,欣然讚嘆佛陀的慈悲與智慧。
-
供養父母 無怨無悔
這段經典佛教故事突顯了菩薩道中「捨己為人」、「孝親救苦」的精神,須闍提太子也常被視為菩薩行願的象徵,體現無私的慈悲與智慧。
-
有生必有死 離苦得安樂
世間萬物無常,富貴終會失去,親人終將別離,生命終將死亡。
應持戒行善、布施濟人,培養福報,以轉化悲苦的人生。
-
奉佛修慈 以德報怨
真正的布施不僅是財物的給予,更是一顆慈悲、包容與智慧的心。
-
布施化貧 盡苦得福
即使最卑賤、貧困者,也能憑一念清淨心、行善修行,改變命運,生天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