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母親,雷殛夫婦

孝順是中華民族數千年傳承的文化基因,其本質是 “愛” 的表達。

愛,既包含對長輩養育之恩的回報,也體現人類對親情與溫暖的本能追求。

在當代社會,我們需以理性與包容的態度詮釋孝順,讓這一美德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成為連結家庭與社會的溫情紐帶。

遼寧莊河光明山鎮北關,雙泉寺。

鄉人王子臣,三歲喪父,由寡母勤勞撫養成人。

2025060409462845

六○年代由政府照顧,保送到芙蓉銅礦當工人,當時的國家職工,在農村顯得了不起。

娶了媳婦,也生了孩子。

夫婦工作,缺人做飯帶孩子,就把老母自農村接到礦上,做飯帶孩子。

既有「保姆」又不必付工資,本當和睦相處、以慰老母晚年。

誰知娶了媳婦忘了娘,媳婦對婆婆不好,兒子又聽其妻之意,共同虐待親娘。

「伺候」子、媳稍不如意,非打則罵。

年長月久,其母不堪忍受,有時說:「我這苦命人,真不如死了好。」

其媳曰:「你能死嗎?你真死了,我就到市場賣你的大碗肉」(即作畜牲肉賣)。

如此言語,可想其餘。

有一天夜裏,風雨交加,雷聲隆隆;紅球破窗而入,轟的一聲巨響,擊斃王子臣夫婦。

當時坑上共躺老少三代五口人:王子臣夫婦睡在兩頭,在中間的祖母小孫子竟安然無恙 --天雷殛人,如此之巧--這是六四年的事。

(一九九二年五月 北關 呂溝 姜春華 )

文:轉載自 大乘佛教-佛經報恩網

圖:AI生成

總結

孝順是中華民族數千年傳承的文化基因,其本質是 “” 的表達。

愛,既包含對長輩養育之恩的回報,也體現人類對親情與溫暖的本能追求。

在當代社會,我們需以理性與包容的態度詮釋孝順,讓這一美德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成為連結家庭與社會的溫情紐帶。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

讚! (0)
以前的 4 6 月, 2025 3:18 上午
下一個 4 6 月, 2025 7:36 下午

相關推薦

  • 世事無常 有因有緣

    天帝釋(佛陀前身)化身為商人,透過觀察人間四件日常小事,點出輪迴因果、恩怨顛倒,揭示無常與業報之理。他勸導眾生應遠離執著,精進修行六度波羅蜜,最終引導全國信佛行道。

    2 7 月, 2025
    1100
  • 原諒你,是因為你承擔不起

    寬容是一種智慧。

    懂的寬容的人,堪稱一個智慧的人。

    不僅避免了多少爭端,更能使自己心性平靜、神采安逸。

    16 9 月, 2025
    400
  • 妒人善行 禍必殃己

    即使身處極苦境遇,仍不退初心,證明菩薩行的堅定與慈悲。

    27 6 月, 2025
    600
  • 什麼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果報?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你也該知道一切衆生都有菩薩性,都可以做菩薩。

    所以千萬不要殺生,因為殺生的果報是你所承受不起的。

    16 9 月, 2025
    600
  • 父母是世間最尊的福田——從佛典故事看「孝親」的重量與福禍

    許多孩子在家中充當「小皇帝」,習慣招呼父母倒水、端飯、拿東西,父母的溺愛更助長了這種「顛倒」。

    他們不明白,支使父母做哪怕一件小事,都是在損耗自身福德。

    27 9 月, 2025 佛典小故事
    81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聯絡我們

2025060517175176

在線諮詢:line交談

加入好友:line官方

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9:30-18:30,假日休息

首頁
因果見聞
素食餐廳
熱門貼文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