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的喜奶奶在年輕時,剛結婚後跟公婆同住,各種不習慣,婆媳又有矛盾。
她聽了娘家舅舅的唆使,棄家而逃,又私自嫁人了。
過了不長的時間,就覺得這家還不如原來的好。
趁著趕集的日子,又自己跑回來了。 那年頭窮人家娶個媳婦不容易,喜奶奶的丈夫雖然接受了她回來,卻恨極了這個舅舅。
在三年飢荒年月,這個舅舅餓得受不了了,踉踉蹌地到喜奶奶家蹭飯,被喜奶奶的丈夫毫不留情地轟走了。
在那不斷餓死人的災荒之年,這等於是直接讓他去死。 不久舅舅果然餓死了。
不久喜奶奶遇到了人生第一個大麻煩,她婚後幾年都懷不上孩子。
有人指點她,要她做點善事,收養一個被遺棄的孩子,這樣就能生了。
喜奶奶聽進去了,收養了一個女孩。
後來她果然懷上了,從此一發不可收,一口氣生下三子二女。
從來母憑子貴,生了這麼多孩子,喜奶奶在家裡,從這個地位蹭蹭地上升了。
小姑命運不濟,嫁的老公不成器,只好回娘家村里落戶,早年由公婆做主,讓她在娘家的宅基地上蓋了房子。
喜奶奶覺得,嫁出去的閨女就是潑出去的水,不該佔娘家的土地。
宅基地這件事成了喜奶奶心頭一根刺兒,幾十年都耿耿於懷。
她為把小姑一家趕走,把這宅基地搶回來,各種手段都用上了。
例如動不動找茬兒吵架,稍不如意就站在房頂上破口大罵。
小姑一家無依無靠,實在沒其他活路。 面對嫂子的各種挑釁、各種辱罵,都是默默忍受,不敢接腔。
平日盡量不去招惹嫂子,被罵完了,還得想辦法巴結這嫂子。
小姑怎麼忍讓與討好,喜奶奶都跟看不見似的,照樣百般欺辱小姑一家子。
發展到後來,罵小姑子都成了習慣,自己覺得在哪裡受了氣、吃了虧,就找小姑發洩,罵一頓小姑來出氣。
在後來的幾十年裡,喜奶奶家裡的三個兒子,跟著自己的娘,也學會了輕賤與欺壓姑姑一家。
反正怎麼懟姑姑,姑姑也不敢說啥。
小姑的兒子及媳婦,從小到大被喜奶奶一家欺負,各種辱罵那是家常便飯了。
以至於小姑的兒子快60歲時,說起當年被欺辱的種種事,還忍不住抹眼淚。
人惡人怕天不怕,老天爺都看著呢。
喜奶奶的三個兒子,日子開始還挺紅火的,後來慢慢就走下坡了。 在喜奶奶死後,家裡各種不順及災難不斷上演。
先是喜奶奶的二兒子年紀輕輕得了癌症走了。
過了幾年,大兒子也年紀輕輕得了癌症走了。
三兒子從小在喜奶奶的薰陶下,覺得佔不到便宜就成了吃虧,他各種坑蒙拐騙,借錢基本上沒還過。
最後被債主們不斷逼債,將家產都哄搶乾淨了,最後不敢在家呆,流落到了其他地方。
大兒子死後不到一年,大孫子也癌症走了,留下銀行幾百萬的債務,不知道如何收場。
二孫子本來在銀行上班的,因為出了點問題,其實也不是什麼解決不了的事,他竟然鬼使神差地棄職而逃,連工作都不要了。
他在外地找點兒活兒,基本上不回家了…
原本紅火的一家人,眼看著就這樣敗了。
💡感言:
舅舅給喜奶奶出餿主意要她改嫁,拆散人家的家庭,最後因此被餓死。
喜奶奶一家見死不救,餓死舅舅,也造下很大的惡業。
喜奶奶婚後無子,因為收養孤兒,是善行 ,很快生得兒女滿堂。
但喜奶奶帶著一家子幾十年不斷欺壓無處可去的小姑子一家,不斷造惡……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每每作惡,都在消耗福報。
欺辱小姑子,看似不是什麼彌天大惡,但日積月累,小惡也能堆積如山。
且小姑子本身是弱勢群體,作為嫂子不但不同情幫忙,反而處處逼迫,也可看出他們一家的心性涼薄,毫無慈悲心,總逼迫別人走絕路,等於自家後路。
惡事做多了,福報耗盡,惡報就來了,原本紅紅火火的一家很快就家破人亡敗落下來……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