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佛夢示四十年業因:從父親的病痛與康復,見證因果報應纖毫不差

因果從不僅看「行為是否合法」,更看「起心是否慈悲」,哪怕是微小的「不顧他人難處」,只要起了自私念頭,也會在日後結出業力的果實。

我是一個佛弟子,對於佛法僧三寶的恭敬信仰向來堅定,最近一件發生在我家的實際事證,使我更加深信「因果報應,纖毫不差」特引述於後,望一切有緣讀此文之同修們皆能於其中有所領悟,得到法喜。

2003年1月,我滿頭白髮年過七十的老父親,先前為痛風宿疾苦惱多年,忽然於某寒流來襲的夜晚導致中風,我等連忙將老父親送醫住院治療。

2025100319352813

在父親住院期間,我與修藥師法門的妹妹桂秀,多日虔誠懇請佛菩薩加被,令我父親早日脫離病苦。

2003年3月底,我參加觀音極樂寺的梁皇法會,我至誠地以拜懺功德迴向父親,法會第三天的夜裏,我忽然夢見「南無藥師琉璃光佛」,帶著桂秀來我面前,向我開示四十年前我父親所作之業因業果本末。

2025100319390199

四十年前 父親曾借給某人一筆錢,該負債人事業失敗宣告倒閉,除父親外,尚有 其他債主均來向他要債,該負債人以剛收成的稻穀抵債。

我父親因聞訊 較遲,趕來要債時,稻穀已被其他債主搬完。

我父親空手而回,後來遇到同是債主的友人告知,謂該債務人尚偷藏一些 稻穀於某處,可到那裡搬走抵債。我父親當時也未深慮,只想到要回一些值錢物來抵債,故依其友之言,把該負債人最後僅存的一些稻穀也搬走。

殊不知他隱藏的這些稻穀乃是其一家老少生活的唯一仰賴,搬走這些雖然不至於讓他們餓死,可是會讓他們本來貧乏的生活更加困苦。

現在被債權人搬走,雖然於法理上他們無話可說,但於情字上他們憤憤不平,自然對我父親無仁慈的作為有所咒詛。

也因我父親當時只自私的想保有債權,無憐憫心的作為,加上那負債人一家的咒詛,而感得老年多病之苦。

當夜之夢十分清晰,藥師佛所述的內容也很詳細,次日夢醒我深感驚訝惶恐,不知如何向父親開口求證?

適四月五日清明掃墓,拜祭祖墳後與桂秀同去探望父親(桂秀尚不知我夢境),談到童年的一些往事,突然父親向我們說出隱藏於他內心中,四十年前的這件事,並且表示此事過後多年,他一直感覺良心不安,如今向我們陳述,是希望我們以後能「得饒人處且饒人」。

父親的陳述,正如同一星期前,藥師佛夢中所開示的完全一致。

2025092619253893

退出病房後,我才告訴桂秀我在夢中的所見所聞,兩人當場感慨萬千,讚嘆佛法不可思議。

如今我父親在佛恩加被下已日漸康復。

我想藥師佛示現於我夢中,是要向我們再次顯明因果業力的可怕,僅僅是一念無慈悲的行為 (雖然法理 上並無虧失),也感應到多年的病痛之苦,更何況世間作惡多端的罪犯,恣情搶奪偷盜,將來豈不會感得無量無邊的三惡趣劇苦果報。

「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是故奉勸眾生莫輕小惡 ,以為無罪,死後有報,纖毫受之。」

佛菩薩們金口良言,誠然不虛 啊!

凡我三寶弟子多加警惕,勤護我們自己的身口意業才是,大家互相勉勵。

藥師琉璃光佛,時時刻刻關心眾生。普願人人業障消除,琉璃妙智顯現同成佛道。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假使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合時,果報還自受。

善用人身,是幸福人生,光明智慧的泉源。

惡用人身,是苦惱囚犯,黑暗愚蠢的根源。

慎因惜果,是得福得慧,得淨妙琉璃光明聚,圓滿人生。

往昔無知造業趕快懺悔,世間人「業障病」皆是宿世思想觀念偏差,行為作惡,才有現前惡果。

是故罪垢欲消除,至誠憶念「南無藥師琉璃光佛」於念佛聲中,含有「至心懇切懺悔」,尤其是無藥可醫之病更要虔誠。

經云:

懺悔如淨水,能洗心靈垢。

以攝心懺悔念佛,句句耳根聽聞清楚,一心專注,我心佛心,心電共震,心念共鳴,雖是無藥可治,必有轉機。

本文轉載自網路  洪正銘  敬十

感言:業無虛發,佛慈示現

從一段夢與現實的印證,悟透「一念慈悲」的重量

讀完這篇充滿佛法溫度與因果警示的敘述,最動容的從不是「父親久病得愈」的奇蹟,而是「夢中示現、現實印證」的因果巧合。

藥師琉璃光佛於夢中揭露四十年前的業緣,父親竟在清明時主動坦白隱藏半生的心結,兩者絲毫無差。

這般「佛不妄語、業不虛發」的經歷,讓「因果報應,纖毫不差」從文字教義,變成了可觸可感的生命見證。

這段故事最令人深思的,是「法理與情理間的業力分界」。四十年前,父親討債本是法理之內的事。

債務人欠錢,以稻穀抵債看似合理;但他聽從友人建議,搬走債務人「最後僅存的生活依靠」,卻犯了「情理上的慈悲虧欠」。

那些稻穀不是多餘的財物,而是對方一家老少的生路,縱使不至餓死,也會讓貧乏的生活雪上加霜。

父親當時只念著「要回債權」,忽略了他人的艱難,這份「一念自私、無憐憫心」的行為,加上債務人一家的無奈咒詛,竟在數十年後化為「痛風宿疾、晚年中風」的業報。

這讓人徹底明白:因果從不僅看「行為是否合法」,更看「起心是否慈悲」,哪怕是微小的「不顧他人難處」,只要起了自私念頭,也會在日後結出業力的果實。

而「夢與現實的相互印證」,更顯佛法的不可思議。

敘述者在梁皇法會期間夢見藥師佛,詳細聽聞父親的業因;當時妹妹尚不知情,誰料清明掃墓後,父親竟主動說出這件隱藏四十年的往事,還自陳「多年良心不安」,叮囑子女「得饒人處且饒人」。

父親的坦白與夢中佛的開示完全重合,沒有半分偏差。

這般巧合從非「偶然」,而是藥師佛的慈悲示現:既讓敘述者確信因果的真實,也讓父親透過「主動懺悔」解開心結,為日後的康復埋下善因。

更難得的是,父親的醒悟不是被逼迫,而是業力與佛力的共同推動。

可見「業障雖深,只要有悔意,便有轉機」

最後,藥師佛的示現更帶來深刻的警示:「莫輕小惡,以為無罪」。

父親不過是「奪人少量稻穀」,且在法理上無虧,仍感得數十年的病痛;那些世間作惡多端、搶奪偷盜的人,又豈能逃過三惡趣的劇苦?

文中引用「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正是要提醒眾生:業力從不因人的輕忽而消失,每一個念頭、每一次行為,都在默默書寫日後的果報。

而父親在佛恩加被下日漸康復,則告訴我們:即便造下業因,只要能懺悔、憶念佛菩薩,憑藉「至心懇切的懺悔」與「專心念佛」,便能洗滌心靈垢穢,為生命帶來轉機。

這篇敘述帶來的,從不是對業力的恐懼,而是對「一念慈悲」的重視與對佛菩薩的信靠。

它告訴我們:為人處世,不僅要守法理,更要存慈悲;面對業障,不僅要知懺悔,更要憶佛念佛。

願我們都能從這段經歷中領悟:「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以慈悲待人,以敬畏業力,善用人身,方能遠離苦果,得享琉璃光明的圓滿人生。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

讚! (0)
以前的 3 10 月, 2025 3:45 上午
下一個 7 10 月, 2025 2:51 上午

相關推薦

  • 什麼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果報?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你也該知道一切衆生都有菩薩性,都可以做菩薩。

    所以千萬不要殺生,因為殺生的果報是你所承受不起的。

    16 9 月, 2025
    600
  • 虐待母親,雷殛夫婦

    孝順是中華民族數千年傳承的文化基因,其本質是 “愛” 的表達。

    愛,既包含對長輩養育之恩的回報,也體現人類對親情與溫暖的本能追求。

    在當代社會,我們需以理性與包容的態度詮釋孝順,讓這一美德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成為連結家庭與社會的溫情紐帶。

    4 6 月, 2025
    1900
  • 乾渴路上的生死抉擇:一則彰顯持戒護生精神的佛教典故

    眾生皆具情識、六道互為親屬的佛法義理,強調不殺生不僅是消極止惡,更要主動杜絕殺機

    23 6 月, 2025
    1400
  • 一碗白飯的佈施回響

    「施比受更有福」 的核心,在於倡導一種以奉獻為樂、以助人為榮的生活態度。

    它超越了簡單的物質交換,指向人類內心對愛、意義和連結的深層需求。

    無論是從宗教教義、文化傳統或心理學研究來看,「給予」 都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途徑。

    當我們照亮他人時,自身也會沐浴在光芒之中。

    3 6 月, 2025
    2100
  • 世事無常 有因有緣

    天帝釋(佛陀前身)化身為商人,透過觀察人間四件日常小事,點出輪迴因果、恩怨顛倒,揭示無常與業報之理。他勸導眾生應遠離執著,精進修行六度波羅蜜,最終引導全國信佛行道。

    2 7 月, 2025
    11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聯絡我們

2025060517175176

在線諮詢:line交談

加入好友:line官方

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9:30-18:30,假日休息

首頁
因果見聞
素食餐廳
熱門貼文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