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衛奇蹤:金財比丘因緣傳

此故事旨在勸諭眾生勤修檀波羅蜜,廣行布施,種下善因,方能解脫煩惱,獲得究竟安樂 。

舍衛國繁華城郭之中,有一顯赫紳士之家。
某個朝霞染透雲層的清晨,宅院中傳來清亮啼哭,一位相貌殊勝的男嬰降臨人世。
這孩子眉目間蘊含祥瑞之氣,神彩煥發,恰似天人臨凡,引得產婆連連稱奇。
然而,男嬰降生之際,雙拳緊握的模樣,卻令父母心中驚懼不安,只道是不祥之兆,恐為家族帶來災禍。
2025062308190186
在父母焦急的注視下,家人小心翼翼地掰開男嬰緊握的雙拳,赫然發現他左右掌心各臥著一枚閃閃發光的金錢,兩枚金錢交相輝映,璀璨奪目。
這意外之喜頓時沖散了先前的憂懼,父母臉上綻開笑容,忙將金錢收起。
誰知,金錢方離掌心,新生的金錢又從他掌中湧現。
無論試驗多少次,金錢總能源源不斷地生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面對這奇異景象,父母感嘆此子與眾不同,遂為他取名 “金財”,寄寓吉祥富貴之意。
時光飛逝,金財漸漸長大。
他自幼聰慧過人,心性純善,對世間繁華無動於衷,反而對出家修行一事心嚮往之。
隨著年齡增長,金財出家的願望愈發強烈,他多次在父母面前懇切請求,希望能遁入空門,追尋解脫之道。
2025062308220543
起初,父母難捨親情,不忍讓兒子離開身邊。
但見金財意志堅定,所求誠摯,終被他的決心打動,無奈之下只得依了他的請求。
此時,如來正於給孤獨長者園中,與千二百位弟子講經說法。
金財聞訊,懷著虔誠之心來到佛前。他恭敬地頂禮佛足,懇求成為如來弟子。
如來慈悲,見他根器深厚、因緣具足,欣然應允。
金財得償所願,立即受持大戒法,又按序向眾位先進僧眾一一作禮。
奇異的是,每當他俯身觸地,手掌所及之處,便會生出兩枚金錢。
他禮拜過的地方,金錢紛紛湧現,猶如金色的溪流,漸漸布滿大眾面前。
2025062308232822
行禮完畢,金財退至末位,靜心恭聽佛法。
講經結束後,他回到靜室,精進修行,日夜不懈,憑藉深厚的善根與堅定的信念,很快便證得阿羅漢果。
目睹這一切奇跡,阿難尊者心中疑惑難解。
他恭敬地合掌,向如來請教:“世尊,金錢比丘自出生便手握金錢,取之不絕,實乃世間罕見。不知他前世種下何種善因,方能得此殊勝果報?懇請世尊慈悲開示。”
如來慈眉微垂,緩緩說道:“阿難,在遙遠的九十一劫前,有佛出世,號毗婆尸。毗婆尸佛以正法教化眾生,度脫無數有情。當時,佛與僧眾遊行國境,廣結善緣。諸多富貴人家及善信之士,紛紛設置淨食,虔誠供養佛與僧眾。”
“那時,有一位貧苦的鄉下人,每日在山野砍柴,再將柴薪挑至市集賣錢,以此勉強維持生計。一日,他賣柴得來兩文錢,正要返家。途中,他見到毗婆尸佛及僧眾接受王家供養,場面莊嚴殊勝,心中頓生無比歡喜與敬仰之情。雖自身貧困,他卻毫不猶豫地拿出僅有的兩文錢,恭敬地供養佛與僧眾。毗婆尸佛憐憫其誠,鄭重收下這份微薄卻至誠的供養。”
如來語重心長地繼續說道:“正是因為那位貧人以兩文錢供養佛及僧眾,累積無上福德,在九十一劫中,他手掌中金錢不絕,享受無量福報。當年的貧人,便是如今的金財比丘。此前他雖未悟道,但憑藉過去善因,福報綿長。今日因緣成熟,得遇正法,稍加精進修行,便證得阿羅漢果。所以,一切眾生皆應勤修檀波羅蜜,廣行布施,種下善因,方能解脫煩惱,獲得究竟安樂。”
阿難及諸弟子聆聽如來法語,根據各自根機,皆獲得不同程度的法益。
有的證得須陀洹果,有的得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有的發起無上正真道意,更有住於不退轉地者。
這番教誨,猶如甘霖普降,滋潤著眾生心田,令他們在修行之路上獲得啟迪與指引 。
圖:AI
結語:金財比丘一生由因緣串連,昔日微薄供養匯聚成今朝殊勝果報,證悟佛道。此故事啟示我們:福慧雙修,布施為根,善行為基,方能累積無量資糧,成就解脫之道。願眾生如金財般,秉持信念,精進修持,不為外物所迷,內心清淨堅定,終能證得究竟涅槃,離苦得樂。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

讚! (2)
以前的 23 6 月, 2025 4:08 下午
下一個 25 6 月, 2025 5:53 下午

相關推薦

  • 《普賢行願廣無邊 十大願王濟群生》

    本故事源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述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為核心,引導眾生遠離煩惱、趣向菩提的因緣。故事中,普賢菩薩於華嚴法會中,為善財童子及無量菩薩眾開示行願妙法,並以方便善巧示現種種應化事蹟,彰顯「行願合一」的菩薩道精神,啟發眾生以大願攝持身行,於塵世中踐行慈悲與智慧。

    26 6 月, 2025
    700
  • 有生必有死 離苦得安樂

    世間萬物無常,富貴終會失去,親人終將別離,生命終將死亡。

    應持戒行善、布施濟人,培養福報,以轉化悲苦的人生。

    1 7 月, 2025
    600
  • 撥無因果的提婆達多

    這是佛教業力論的核心信仰之一。即使外表看來行善未必立即得報,作惡也未必馬上受罰,但因果成熟有其時機(即「業熟異時」),果報終不落空。

    「愚癡的人……不知有報,才妄言無善惡果報。」

    28 6 月, 2025
    500
  • 因為家庭、事業感到痛苦,就去讀《地藏經》

    當家庭矛盾頻發、事業挫折不斷,痛苦如影隨形時,不妨敞開心扉,虔誠誦讀《地藏經》。

    這部蘊含無上智慧的經典,能為陷入困境的人帶來曙光。

    18 6 月, 2025
    2200
  • 原諒你,是因為你承擔不起

    寬容是一種智慧。

    懂的寬容的人,堪稱一個智慧的人。

    不僅避免了多少爭端,更能使自己心性平靜、神采安逸。

    10小時前
    1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聯絡我們

2025060517175176

在線諮詢:line交談

加入好友:line官方

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9:30-18:30,假日休息

首頁
因果見聞
素食餐廳
熱門貼文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