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家庭、事業感到痛苦,就去讀《地藏經》

當家庭矛盾頻發、事業挫折不斷,痛苦如影隨形時,不妨敞開心扉,虔誠誦讀《地藏經》。

這部蘊含無上智慧的經典,能為陷入困境的人帶來曙光。

因為家庭、事業感到痛苦,就去讀《地藏經

如果有遇到問題,說不通的,我都會教他去念《地藏菩薩本願經》。

2025061718563923

第一,有問題一定有業障,不管是外面的,還是自己思維的,都是業障。

第二,《地藏經》能讓你生命回歸到靈性方式上,這一點很重要。

一般大腦思維發達的人,靈性都不高,這類人一般活的很理想化。

大腦識性發達的人,有個特徵,我執特別重,什麼都要為我好。

哪怕賺錢,甚至學佛辯論誰對誰錯,他都要爭個輸贏。這類就是大腦識性發達的人特徵。

你有我執,就會和別人對立,想要從別人那裡得到東西。

打個比方,創業一類來講,就是大腦思維發達的人做的。

他想,別人都能賺到,我一定能,畢竟我也是高學歷的。

但告訴你,如果你炒股賺錢了,不是因為你有智慧,只是你有福報、偏財運。

但一般偏財運的人比較少,所以炒股吃虧的人比較多,這才是正常的。

有些人遇到問題,就卡住,他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子,這類人靈性不高。

而靈性高的人,往往是很憨厚的,不搞偏門小道的。

大腦識性發達的人,他很會疑問,念佛為什麼會有感應、能治病?你給我解釋一下。

識性發達的人一解釋,就是說,念佛心靜了,身體得到恢復,所以病好了。

那再高深一點的,他就解釋不了了。

比如人得了癌症,一心一意去拜佛,夢見菩薩給他喝甘露水,醒來就好了。

這類靈性的問題,他就解釋不了了。

念《地藏經》是讓你回歸到靈性去。

2025061718554634

有人拿起《地藏經》來,就說《地藏經》講因果,講佈施,講發願。

我已經懂因果了,所以我不念《地藏經》;我不懂得空性,所以我念《金剛經》。

這就是用大腦識性來解讀《地藏經》,這就是很糟糕了。

凡是大腦思維過多的人,對他修行障礙就特別大。

舉一個例子,有個人,他父親含冤被抓進去,也沒有定案,但也沒有解脫出來。

他就用官場理論解釋一堆,說早就可以出來,怎麼一直拖。

我說,這就是業力,你好好念經給他,他也在了這個業,他有被冤枉的業,而且受苦是了苦,消他的災。

你就一心一意給他求地藏菩薩,這樣你就回歸了靈性上,不然你就很痛苦。

《地藏經》就是告訴我們因果不空,業不空。

從業的真實存在來讓你對三寶有信心。

民間講的,這裡面就是命。

說宿命也帶有業的味道,但佛法更讓你能積極地改業。

你有這個果,肯定有這個因,你要從因上下手。

比如婚姻不順,那就因為自己有傷害過對方,有這個習氣。

從因上改,因上不改,你離婚,再找一個,還是一樣,甚至更糟糕。

但道理懂了,你也不一定能做到,這時就要靠地藏菩薩。

《地藏經》法屬於他力法門,自己修行功德力,法界緣起力,加諸佛加持力。

要靠地藏菩薩的加持,這個加持就要講到信心了。

所以你不要把《地藏經》當成很普通的經來看,這時你的功德就很小。

你要把它想象成,自己在忉利天上,佛給你講法,你就能得到大功德。

《地藏經》是你生命的地圖,你會常常迷路,為了家庭、事業感到痛苦,這就是迷路。

你就去念《地藏經》,讓你回歸到靈性的故鄉,你就放下很多,《地藏經》有讓你生命回歸的功用。

文:網路轉載

圖:AI生成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

讚! (0)
以前的 18 6 月, 2025 2:43 上午
下一個 18 6 月, 2025 6:20 下午

相關推薦

  • 原諒你,是因為你承擔不起

    寬容是一種智慧。

    懂的寬容的人,堪稱一個智慧的人。

    不僅避免了多少爭端,更能使自己心性平靜、神采安逸。

    12小時前
    100
  • 《德象馭世:孝行化戰創太平》

    真正的力量和和諧來自於內在的美德,而非爭鬥與勝敗。

    18 6 月, 2025
    1400
  •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父母恩」不但是中華文化中深植人心的情感內核,它更是承載著生命的起源、成長的守護與歲月的沉澱,是一份難以用言語盡述的厚重情誼。

    這份恩情,既藏在日常的瑣碎裡,也顯在關鍵時刻的擔當,更貫穿於子女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29 7 月, 2025
    710
  • 人窮要窮得有骨氣,就算我窮得沒飯吃,也不做這種勾搭!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福德相當才互相感召聚在一起。

    祖上積德,感召來福報大的孩子,家運會越來越昌盛,反之亦然。

    要子孫後代有福可享,子孫發達,為人父母就要多積德行善,才能蔭極子孫。

    1天前
    100
  • 《剝離美醜外殼,窺見靈魂本質》

    真正的美在於內心的修養、言語的端正與心念的清淨,而非依賴外表

    富貴與美麗易使人驕慢、執著,難以專心修道,唯有通過四念處觀,才能去除對外貌與地位的執念,達到內心的解脫。

    17 6 月, 2025
    6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聯絡我們

2025060517175176

在線諮詢:line交談

加入好友:line官方

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9:30-18:30,假日休息

首頁
因果見聞
素食餐廳
熱門貼文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