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必有死 離苦得安樂

世間萬物無常,富貴終會失去,親人終將別離,生命終將死亡。

應持戒行善、布施濟人,培養福報,以轉化悲苦的人生。

佛陀在世時,舍衛城中有一位寡婦,她的獨子因故往生,寡婦憂愁悲苦,心識錯亂、顛倒。

2025070105533618

這天寡婦無意中走到祇洹精舍附近,輾轉聽到有人說:「佛陀是一位大聖者,人天所尊崇,所說經法,可以解除人的憂愁,消除禍患,洞達世間真理。」

於是寡婦前往至佛陀所在的地方,對佛陀禮拜,之後跪在地上,向佛陀祈求:「我只有一個兒子,得了重病,捨我而去。因為母子情深,我無法放捨,祈求佛陀慈悲為我開示,如何能讓我的兒子復活,化解我的憂思煩惱!」

佛陀告訴寡婦:「你現在進城,到各個鄰里街坊中,尋找不曾死過人的人家,向他們要吉祥火回來。」

寡婦聽後,歡喜進城,挨家挨戶的問:「你家有沒有死過人啊?我需要沒死過人的吉祥火,讓我的兒子復活。」

每戶人家在聽到寡婦的問話後,都回答:「誰家沒死過人?你看我家的先祖父母現在都在那了?你精神錯亂,怎麼在鄰里街坊中胡說八道。」

2025070105540086

寡婦問遍了所有的人家,一無所獲,疲憊不堪,回到家中抱著已死的兒子來到佛陀面前,悲傷的說:「我依照你的教導去城中,挨家挨戶的求吉祥火,可是所有的人家都有死過人,我只能空手回來。」

2025070105541750

佛陀說:「人生在世,有四件事不可能永久保存。第一、一切事物必定都會無常消亡;第二、一切富貴必定都會有失去的時候;第三、一切聚合都必有分開別離;第四、不管如何強壯健康都必當死亡。人被死亡牽引,趣向滅亡,是無法避免去除。」

有生必有死 離苦得安樂

佛陀告訴寡婦:「你為死去的兒子悲苦,為什麼不為自己的身命憂慮呢?你應該要持戒修齋,依自己的能力布施,濟助世間孤獨窮困的人,供養有德有行的修行人,將來可以獲得無量的福報。」

寡婦對佛陀說:「可是我愛戀我的獨子,徹入骨髓,為了我的孩子,不惜身命。」

佛陀為了教化這位寡婦,在她的四週化現四個大火坑,火焰圍繞寡婦。

寡婦因為火焰逼身,不知不覺中,將手中的兒子擋在面前。

佛陀又化現,讓死去的兒子因為火燒疼痛,口中叫喚不已。

佛陀對寡婦說:「你剛才說你愛子情重,徹入骨髓,寧願喪失自已的身命,也不願讓兒子死去,現在你被火逼迫,應該要自我承受,為什麼要用兒子來阻擋呢?

人世間的這點小火,微不足道,地獄中的無明業火,才真的是痛苦無量。

還有畜生道的眾生愚癡無知,因為混沌闇昧而受苦;餓鬼道的眾生福報渺小,常處飢餓之中,不得溫飽而受苦。

人要先能自利,才能行道助人,修習各種善行。

如果能行布施、持戒、忍辱等六度萬行,就不會往生地獄、畜生、餓鬼道中受苦,可以享受天人福報,乃至得到解脫。」

有生必有死 離苦得安樂

此時,寡婦聽聞佛陀所說甚深微妙的佛法,靜心思惟,懇切反省,厭患世間恩愛,除去執著念想,思惟世間一切皆不可樂、不可執,分別自身的五陰和合之苦,心開意解,在佛陀面前消盡塵垢業障,獲得法眼淨,證成須陀洹果。

(完結)

結語:

佛陀藉寡婦求火之行,令其覺悟死亡無可避免,人生無常。

唯有修行、布施、行善,方能轉苦為福,超脫憂悲,走向智慧與解脫之道。

這則故事藉由佛陀的智慧開導,使寡婦從愛子成癡的情執中醒悟。

人生苦短,情愛無常,唯有放下執著、修行正法,才能超脫輪迴、走向解脫之道,得見法眼清淨。

圖:AI

文:佛光山電子大藏經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

讚! (1)
以前的 30 6 月, 2025 3:17 上午
下一個 1 7 月, 2025 2:43 下午

相關推薦

  • 溫柔巨獸的犧牲與救贖:小白象的森林奇緣

    真正的善良是無私的奉獻,不只為自己,也為眾生著想。愛心能感化他人。

    21 6 月, 2025
    400
  • 《白象示現點迷津 癡兒頓悟證真如》

    本故事取材於民間流傳的普賢菩薩應化事蹟,講述宋代一位名叫「憨兒」的癡傻少年,因緣際會得普賢菩薩點化,從愚鈍無知到覺悟心性的歷程。故事中,菩薩化現為白象與老和尚,以方便善巧破除憨兒的執著,揭示「眾生皆有佛性,唯因迷悟不同」的真理,彰顯普賢菩薩「恆順眾生、隨機度化」的大悲精神。

    26 6 月, 2025
    600
  • 《以善報恩尋超生:一條不為人知的 “捷徑”》

    要時刻保持正念,行善積德,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福報與解脫
    無論是對他人的行為還是對自己命運的塑造,都離不開內心的善意與慈悲。

    18 6 月, 2025
    900
  • 布施化貧 盡苦得福

    即使最卑賤、貧困者,也能憑一念清淨心、行善修行,改變命運,生天得度。

    29 6 月, 2025
    18800
  • 《菩薩夜叉辨:表面與本質的迷霧》

    外貌固然重要,但內在的品德和修行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學佛應專注修行,保持清淨心念,最終能往生極樂世界。

    18 6 月, 2025
    4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聯絡我們

2025060517175176

在線諮詢:line交談

加入好友:line官方

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9:30-18:30,假日休息

首頁
因果見聞
素食餐廳
熱門貼文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