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課上,小明又把「龜兔賽跑」的「龜」字少寫了一橫,紅筆圈出的錯誤刺得他眼眶發熱。
旁邊的小剛和小華湊在一起說笑,他想湊過去,卻只換來一句「你作業都寫不好,別打擾我們」。
放學回家推開門,迎接他的是媽媽皺起的眉頭:「鞋子又隨便亂丟!」
爸爸則舉著考試卷嘆氣:「怎麼又退步了?」
小明咬著嘴唇跑進房間,蜷在被子裡,覺得自己就像被遺棄在角落的破玩偶,霉運像濕氣般緊緊裹著他。
那是個陰雨綿綿的午後,小明躲在學校後牆角發呆。
突然,腳尖踢到個硬物 —— 一顆鵝卵石沾著泥漿躺在青苔間,擦去表面汙漬,上面竟刻著一行小字:「只要你每天做好一件事,這顆心就會發芽。
他將石子攥在手裡,粗糙的紋理硌得掌心發疼,腦海裡卻響起一個聲音:「試試看吧。」
當天傍晚,他主動拎起滿溢的垃圾袋丟進垃圾箱,媽媽驚訝的表情讓他有些不自在。
想起上午搶走弟弟玩具時,弟弟委屈的模樣,他鼓起勇氣走到弟弟面前:「對不起。」
弟弟眼睛亮了,把最愛的巧克力掰了一半塞給他。
深夜睡覺前,他摸出枕頭下的石子,月光下,灰色石面竟冒出一點嫩綠,像被春雨喚醒的草尖。
從此,這顆神奇的石子成了他的秘密夥伴。
課堂上小美的鉛筆滾到他腳邊,他撿起輕輕放回她桌上;週末陪社區的王爺爺去菜市場,爺爺講的抗日故事讓他入迷;當堂弟弄翻他的積木城堡時,他深吸口氣,手把手教堂弟重新搭起來。
每當他完成一件善舉,石子上的綠芽就長高一點,抽出新的枝條,纏繞著長出翠綠的葉子。
驚蟄那天清晨,小明被一陣甜香喚醒。枕邊的石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盆小巧的花樹:粉白花瓣像雲朵綴滿枝頭,葉片上還凝著露珠。
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花樹上,也灑在他帶著笑意的臉龐上。他終於明白,那些曾以為遙不可及的溫暖,其實就藏在自己的手心 —— 真正綻放的不是石頭,而是他學會主動付出愛的心。
圖:AI
結語:這故事溫柔且充滿希望,描繪了小明從自我懷疑到內心成長的蛻變。那顆神奇的石子,不只是他堅持行善的象徵,更是愛與勇氣的種子。在陰霾中,他用一點點善意為自己點亮光芒,最終開出生命中最美的花朵。你喜歡這種帶有寓意的成長故事嗎?還是想試試寫類似的呢?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