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晨鐘劃破霧靄,感業寺的青磚上凝結著霜露。永徽元年的深冬,二十四歲的武媚娘跪在蒲團上誦經,檀香裊裊繚繞著她削減的容顏。
這位曾經的才人不會想到,這段青燈古佛的歲月,將成為日後她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的起點,更成為影響中國歷史走向的重要伏筆。
武則天與佛教的淵源,最早可追溯到她的家庭背景。
其父武士彟雖出身商人家庭,但在李唐王朝建立過程中立下功勳,成為新興貴族。
武士彟篤信佛教,受家庭氛圍熏陶,幼年的武則天便對佛教經典耳濡目染。
十四歲入宮成為唐太宗才人期間,她在宮中接觸到更多佛教文化,這為日後她利用佛教思想鞏固統治埋下了種子。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駕崩,依唐朝慣例,無子的武媚娘被迫進入感業寺削髮為尼。
在感業寺的兩年間,晨鐘暮鼓、經聲佛號伴隨著她。
每日誦經禮佛的生活,不僅讓她對佛教義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使她在青燈古佛下冷靜思考人生與未來。
正是在這段時期,武則天與時為太子的李治建立了感情,這段因佛教環境而產生的情感糾葛,最終成為她重返皇宮的關鍵。
永徽二年,唐高宗李治將武則天接入宮中,從昭儀到皇后,最終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每一步權力升遷,都巧妙地借鑑了佛教的力量。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女性稱帝面臨著巨大的輿論壓力和傳統觀念束縛。
武則天急需一種思想武器來為自己的統治正名,而佛教無疑成為她最佳的選擇。
佛教經典中有不少關於女性成佛的故事和理論,這為武則天稱帝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沙門懷義、法明等僧人奉武則天之命,從浩如煙海的佛教經典中尋找依據,最終撰寫了《大雲經》。
《大雲經》宣稱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下凡來統治眾生。

經文稱 “即以女身,當王國土,得轉輪王所統處分”,這無疑是為武則天稱帝提供了強有力的宗教合法性論證。
武則天對《大雲經》推崇備至,下令各州都要建立大雲寺,珍藏《大雲經》,並由僧人向民眾講解。
一時間,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大雲經》的熱潮,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的說法深入人心。
佛教的加持,使得武則天在天授元年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周,建立了武周政權。
武則天稱帝後,對佛教的推崇達到了頂峰。她大力支持佛教的發展,興建佛寺,廣度僧尼。
洛陽的白馬寺在她的支持下得到大規模擴建,成為當時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
她還組織高僧大德翻譯佛教經典,其中以義淨法師翻譯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等律藏經典最為著名。
這些經典的翻譯和傳播,極大地豐富了中國佛教的經典體系。
武則天與佛教高僧的交往也頗具傳奇色彩。
她與高僧神秀、惠能都有密切聯繫。
神秀是北宗禪宗的代表人物,武則天曾親自邀請他到洛陽講經,並以師禮相待。
而南宗禪宗的創始人惠能,武則天也多次派人邀請他入京,雖然惠能最終婉拒,但她仍賜予惠能袈裟等物,表達對惠能的敬重。
武則天對佛教的支持,不僅體現在政治和宗教方面,還深刻影響了當時的文化藝術領域。

龍門石窟的奉先寺盧舍那大佛便是武則天時期的代表作。
據說,盧舍那大佛的面容是以武則天為原型雕刻而成,佛像莊嚴慈悲,氣勢恢宏,展現了當時高超的雕塑技藝,也體現了武則天對佛教藝術的重視和推崇。
然而,武則天對佛教的大力扶持,也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
大量人口出家為僧尼,佛寺佔有大量土地和財富,免於賦稅徭役,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負擔,也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同時,佛教勢力的膨脹,也引起了其他宗教和傳統勢力的不滿和反對。
神龍元年,神龍政變爆發,武則天被迫退位。
雖然武則天的政治生涯就此結束,但她與佛教結下的深厚淵源,以及她對佛教在中國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卻永遠留在了歷史長河中。
武則天巧妙地利用佛教思想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務,同時也推動了佛教在中國的進一步傳播和發展。
她與佛教相互成就,共同譜寫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成為後世研究佛教與政治、文化關係的重要典範 。
佛教題材的繪畫、雕塑在武周時期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圖:AI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