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一念慈悲起 驚動蒼生與山神

當慈悲達到極點,連猛獸也會被感動。善念是最強的力量

深秋的山林籠罩在陰鬱的霧氣中,枯葉在寒風裡打轉,發出沙沙的呻吟。

懸崖邊的洞穴裡,一隻老虎媽媽癱倒在地,腹部深深凹陷,皮毛黯淡無光。

她身旁三隻小虎寶寶蜷縮成一團,嫩黃色的絨毛沾滿泥漿,原本圓溜溜的眼睛此刻佈滿血絲,微弱的「嗷嗷」聲有氣無力。​

年輕的修行人踏著滿地落葉尋覓禪修之地,忽見這淒慘一幕。

他的僧袍被山風掀起,露出清瘦卻堅毅的面容。修行人快步上前,蹲下身子時,老虎媽媽渾身顫抖著豎起鬃毛,勉強發出一聲虛弱的低吼 —— 這是她僅存的防禦。​

「莫怕……」

修行人語聲溫柔,伸手撫摸老虎乾枯的脊背。

他望向三隻奄奄一息的小虎,心頭猶如被巨石壓住,眼眶漸漸發熱。

2025062113175758

山風卷著寒意掠過,他知道再找不到食物,這一家四口熬不過今晚。修行人閉上雙眼,緩緩起身,解開僧袍紐扣:「如果我能用自己的身體,讓你們活下來,那也是值得的。」​

就在他赤著上身,準備走向虎口之際,天空驟然響起雷鳴。

雲層翻涌間,金光迸射,山神踏著五彩祥雲現身。

山神面容威嚴,聲音卻充滿讚許:「你以慈悲為懷,願犧牲自我拯救眾生,此等善念感動天地!從今以後,你的願力將引導你成為未來佛!」​

奇蹟發生了 —— 老虎媽媽原本泛著凶光的眼睛突然湧出大顆淚珠,滾落在泥土地上。

2025062113182074

她低頭蹭了蹭修行人的手背,隨後轉身叼起一隻小虎,帶著全家消失在密林深處。

從此,這座山林常傳說有一隻吃素的老虎,在懸崖洞穴中閉關修行,而那位慈悲的修行人,也繼續踏上他弘揚善念的旅程。​

圖:AI

結語:這段動人故事,彰顯了無私慈悲與大愛的力量。修行人以心繫眾生、不畏艱難的精神,感動天地,開啟成佛之路。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學習他的慈悲與勇氣,在世間播撒善念,化解苦難,共創和諧與安寧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

讚! (1)
以前的 21 6 月, 2025 9:12 下午
下一個 22 6 月, 2025 1:46 下午

相關推薦

  • 古代屠夫因為供僧而翻轉因果的故事

    一名屠夫為求放下屠刀而供養僧人,豈料僧人吃飯後一句佛法也未講,屠夫失望故續宰豬,死後墮地獄。

    數千年後,地藏菩薩問苦眾是否曾行善,只見他低聲道出供養法師之事。

    菩薩遂安排兩人轉世為好朋友,一又輪迴遣緝「善業負責」的真諦。

    故事警醒布施之意應存誠心,否則亦為惡業之一。

    11 7 月, 2025
    23700
  • 《倒駕慈航顯智慧,清涼聖地度眾生 —— 文殊菩薩的傳奇由來》

    文殊菩薩,號稱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於佛教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據佛經記載,其早已成就佛果,尊為 “龍種上尊王佛”,卻倒駕慈航,以菩薩之姿協助釋迦牟尼佛濟度眾生。他選定山西五台山為道場,借 “歇龍石” 化炎瘴為清涼,使之成為佛教聖地。身騎青獅、手持寶劍與經卷的形象,分別寓意以威猛智慧震醒無明眾生,斬斷煩惱,傳遞般若清淨之智。無論是開導困惑比丘,還是化身乞丐考驗樵夫,文殊菩薩皆以善巧方便度化眾生。佛教東傳後,其信仰在中國蓬勃發展,從帝王推崇到民間祈願,文殊菩薩不僅是宗教傳奇的主角,更以智慧與慈悲的形象,啟迪世人在人生道路上探索覺悟。

    25 6 月, 2025
    400
  • 妒人善行 禍必殃己

    即使身處極苦境遇,仍不退初心,證明菩薩行的堅定與慈悲。

    27 6 月, 2025
    600
  • 善念點化兩世緣:書生高國泰守戒積德,與少尼同證極樂

    世間從沒有「無緣無故的福報」,所有的圓滿,都源於當初那一念「不趁虛、不毀善、不忘慈」的選擇。

    16 10 月, 2025
    700
  • 《探尋快樂的坐標:何事最樂?》

    所謂的快樂都包含著苦的根源,真正的樂應該是無欲無求、寧靜清淨的道。

    17 6 月, 2025
    14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聯絡我們

2025060517175176

在線諮詢:line交談

加入好友:line官方

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9:30-18:30,假日休息

首頁
因果見聞
素食餐廳
熱門貼文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