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釋迦牟尼佛在拘晱尼國的美音精舍,為出家二眾和在家二眾演說甚深微妙的佛法。
當時,有一位婆羅門的修行者﹐此人見識廣博,對一切事物無所不如,通達婆羅門的經典。 也因為這樣﹐他自己就貢高我慢、自大自誇,以為天下人都比不了﹐於是他公開徵求學問能賽過自己的人。 過了許久﹐都沒有一個人敢和他談論,從此,他愈發傲慢了。 這個修行者一直苦於無人了解自己的學問。 有一天,他竟燃起火炬,高舉著在街上走著,有一個好奇的路人就問:「現在是白天,為什麼要拿著火炬走路呢?」 他回答說:「世間人實在太愚昧了,眼不見道,所以我要以智慧之光照亮大家。」 他就這麼過了許多天,走了許多路,各處都沒有一個人敢他和談話。 這時,佛知道這修行者宿生有福報,現在因緣成熟,可以得度,但是他希求名譽,依恃學問而貢高我慢、放縱行為,若不改過,命終將墮太山地獄。 佛即以威神之力變化作一位飽學多識的賢者,坐在街道上等著,看見他遠遠走來,便站起來問說。 「你為什麼白天還舉著火炬行走呢?」 修行者回答:「因為世人闇昧無知,日夜都沒有光明,所以我要以智慧照亮他們。」賢者又問:「你學問淵博,我也是研學之人,請問婆羅門經典中所說的四明法,你能做到嗎?」 這修行者停頓了一會見,回答說:「這……我不清楚,到底什麼是四明法呢?」 賢者回答:「第一,要通達天文、地理、節令三者的變化和配合。第二,要明白星宿、五行的運轉和人類禍福的關係。第三,更精通治國之道,教化百姓令他們心得平和。第四,要明於將兵之法,軍隊戰勝堅固、戰敗也堅固。你是個修行者,對這四明法能辦到嗎?」 這修行者一聽,內心感到慚愧,便擲棄火炬,心裏明白自己是辦不到的,臉上現出慚愧的表情。 賢者洞悉他已有悔過之心,即現出佛身,光明晃耀照澈天地,使出妙音告訴這修行者:「若所聞短淺,卻自大憍慢,便似盲者執燭,自己不明,焉能照人。你白晝執炬遊行大國,國中人才濟濟,你所知的就好比一粒微塵而已。」 這修行者聽了佛的話,至誠懺悔過錯,謹遵佛教﹐漸漸止息妄心,解脫煩惱,證得阿羅漢果。 (明倫月刊135 136期) 圖:AI 文:佛教小故事 |
結語:這個故事非常有啟發性,說明了真正的智慧不是在於自我炫耀和驕傲,而是在於謙卑和自我反省。
那位婆羅門修行者因為見識廣博而自大,甚至在白天拿火炬以為自己能照亮別人,卻忽略了真正的智慧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對自身無明的覺察與修正。 佛陀化身賢者,指出他連所謂的「四明法」都不了解,讓他深刻感受到自己的不足,這種覺悟才是真正開啟智慧的開始。 |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