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人善行 禍必殃己

即使身處極苦境遇,仍不退初心,證明菩薩行的堅定與慈悲。

佛陀在菩薩因地時,曾經是以慈悲治理百姓的國王,不但以恕己胸襟待人,也去貧困地區,救濟老弱孤苦,施粥捨飯。每次出行視察,總載滿金銀、衣服、被褥、醫藥,隨時布施。

看見死者就將其埋葬,看到貧窮百姓就自責:「自己沒有德行,人民百姓才會窮困。」

國王慈心為民的名聲,因此傳遍十方。

2025062707470949

天帝釋怕國王的威德崇高,會奪取帝位,於是化身為一位老梵志,向國王乞討銀錢一千,國王立即惠贈。

老梵志說:「我今老弱,怕被人偷盜,希望可以寄放在國王你這裡。」

國王說:「我的國家沒有偷盜。」

老梵志一再要求,國王最後答應接受。

帝釋又化作另一位梵志,去跟國王見面。

梵志讚歎國王:「大王的功業名聲流布八方極遠之地,德行希有難得,今天特地從遠方而來,想要有所乞求。」

國王說:「請說。」

梵志說:「我生來不幸,生長在民間平凡之處,欣羡尊貴與榮華,想要乞求你的國家。」

國王說:「太好了。」

於是就把國家交給梵志,與妻兒搭乘輕快的馬車離開。

此時,帝釋又化作另一位梵志,向王乞討車子。

國王又將車馬贈送給梵志,與妻兒繼續前進,在一座山邊停留住宿。

山中有一位五通道士,和國王是朋友,想起國王的美好德行,仰觀天上星宿,看見國王失去國家,於是靜心禪息,定中發現天帝釋因為貪嫉,奪取王位、國家。

道士用神足到國王處所,對國王說:「你如此勞苦身心,所求為何?」

國王回答:「我的志向,你向來都知道的。」

道士隨即化現出一部車子,送給國王。

2025062707473112

過了一會,帝釋又化作梵志,前來乞討車子,國王又將車子贈與梵志。

帝釋又化作原來的老梵志,前來向國王索討寄放的一千銀錢。

國王為了還錢,只好分別將妻子、兒子作人質擔保,將錢歸還老梵志。

同時,為了要贖回妻兒,國王受雇於人,得到銀錢一千。

但經過街頭時,看見妻兒因罪被判死刑。

此時,國王自我悔過,心念十方諸佛,入禪定以神通力發現是帝釋所為。

帝釋因為心懷惡毒,罪業成熟,墮落至太山地獄之中。

2025062707474650

當地的國主立即釋放國王的妻兒,並了解事情的根源,全國大小無不感動落淚。

國王的臣民,因為國王即將歸國而歡喜。

當時的國王就是我,妻子是俱夷,兒子是羅云,天帝是調達,山中五通道士是舍利弗,而鄰國國主就是彌勒。

菩薩慈悲惠施無有邊際,如此行布施波羅蜜。

出自佛光大藏經 本緣藏——節譯自《六度集經》

圖:AI

文:佛光山電子大藏經

結語:慈悲為懷,德行廣被四方;雖遭磨難,堅持善行不退。此故事教導我們:以悲心行布施,持戒護法,方能轉危為安,終成佛道,利益眾生。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

讚! (0)
以前的 27 6 月, 2025 3:29 下午
下一個 27 6 月, 2025 5:52 下午

相關推薦

  • 溫柔巨獸的犧牲與救贖:小白象的森林奇緣

    真正的善良是無私的奉獻,不只為自己,也為眾生著想。愛心能感化他人。

    21 6 月, 2025
    700
  • 因為家庭、事業感到痛苦,就去讀《地藏經》

    當家庭矛盾頻發、事業挫折不斷,痛苦如影隨形時,不妨敞開心扉,虔誠誦讀《地藏經》。

    這部蘊含無上智慧的經典,能為陷入困境的人帶來曙光。

    18 6 月, 2025
    2400
  • 虔誦地藏經:與慈悲同行,獲無盡護佑

    讀誦地藏經蘊含諸多殊勝好處。

    經中妙法能幫助世人解脫厄難、增長福澤,使心靈獲得寧靜安穩;其殊勝之力可消除業障、積累福慧,是修行路上的重要密碼。

    誦讀地藏經更能開啟身心靈的救贖之旅,讓修行者與慈悲同行,在虔誠誦持中感受無盡護佑,領悟其中蘊含的神奇力量,將其作為改變命運的修行法門,在經典的熏陶中收獲心靈的昇華與生命的覺照。

    18 6 月, 2025
    700
  • 布施化貧 盡苦得福

    即使最卑賤、貧困者,也能憑一念清淨心、行善修行,改變命運,生天得度。

    29 6 月, 2025
    18800
  • 《菩薩夜叉辨:表面與本質的迷霧》

    外貌固然重要,但內在的品德和修行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學佛應專注修行,保持清淨心念,最終能往生極樂世界。

    18 6 月, 2025
    5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聯絡我們

2025060517175176

在線諮詢:line交談

加入好友:line官方

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9:30-18:30,假日休息

首頁
因果見聞
素食餐廳
熱門貼文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