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故事:三世業債一世還

這篇故事不僅是一段傳奇,更在提醒世人:因果從不虛妄,行善從不虧待,別因表象的「不公」,丟失了為善的初心。

北宋年間,在一個村莊裏住著一個十來歲、腿患殘疾、父母雙亡的孩子。

這個孩子不但孤苦伶仃,而且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鄉鄰施捨或乞討活命。

2025091719013397

這個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河,往來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過,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十分不便。

每當河床漲水時更是無法通行。但年復一年,誰也沒想改變它。

只有這個孩子天天撿石頭,堆在河邊。人們看到了,就問這個孩子為甚麼要撿石頭堆在河邊。

孩子回答說,要修一座石橋,為鄉鄰行走方便。

眾人不以為然,認為孩子在說瘋話,大多哈哈一笑了之。

可是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石頭堆成了小山。

鄉鄰開始改變認識,並為這個孩子的精神所感動,投入到了撿石、採石、修橋的行動中。

鄉鄰請來了工匠,開始建造石橋。

這個殘疾孩子更是全身心投入其中。

橋尚未建成,這孩子卻在一次鑿石頭中崩瞎了雙眼。

人們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說哎呀,這麼可憐的一個孩子,一心為大家,卻招來這樣的報應

可是這個孩子本人卻毫無怨言,每天摸索著在修橋的現場上幹著力所能及的活。

在大家齊心協力下橋終於修成了。

2025091719005081

眾人歡呼喜慶之餘,無不將憐惜、讚歎的目光聚向那個孤苦伶仃的原本就一條腿殘疾、現在又瞎了雙眼的孩子身上。

孩子雖然甚麼也看不到,但臉上露出了平生以來最歡樂的笑容。

很快,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為這座石橋洗去浮塵,壯壯行色。

可是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雷過後,眾人發現孩子已被巨雷擊中,倒地身亡了。

眾人驚呆了,隨後壓抑不住的情感噴瀉而出,嘆息孩子命苦,指責蒼天不公……

就在這個時候,恰巧民間稱之為青天大老爺的包拯包相爺公幹至此。

百姓紛紛攔住官轎為孩子鳴不平討公道。

質問相爺:好人為何不得好報?今後好人何以做得?

食人間煙火的包相爺被村民情緒所帶動,揮毫疾書,寫下了「寧行惡 勿行善六個字後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老包將公幹之事連同路上見聞奏明皇上,卻隱去了自己題字一事。

因為儘管心中為那孩子行善事得惡報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後還是為題那樣六個字覺得不妥。

沒想到皇上退朝後非要拉他到後宮說些私房話。

2025091719031139

原來前些天,皇上新添了一位龍子。

小皇子十分招人喜愛,可就是整天啼哭。

於是皇上特意讓老包去看看。

老包見那孩子肌膚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

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寫的那六個字「寧行惡 勿行善」

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趕忙伸手向字擦去。

老包伸手這一擦不要緊,小皇子胳膊上的字跡瞬間變得蹤跡全無!

說來有趣,皇子手上的那六個字在包拯眼裏是字,在別人眼裏卻只不過是塊胎記。

皇上見皇子手上的胎記被老包抹去,唯恐抹去了福根,便不依不饒的斥責包拯。

包拯連忙跪下,口稱「罪臣該死」,然後將自己在氣頭上題字一事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

皇上甚覺蹊蹺,命老包用陰陽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老包枕上陰陽枕到地府一遊,真相盡顯。

原來那孩子上世做惡多端,罪業甚大。

償還那一世罪惡需三世惡報才能還清。

上天原來安排,第一世以殘疾之身孤苦伶仃;第二世以雙眼瞎了卻殘生;第三世遭雷擊暴屍荒野。

那孩子第一世轉生窮困殘疾,但痛改前非,只想為別人做好事

於是上天就讓他一世還兩世的業。

讓他崩瞎了雙眼。

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地為別人做好事。

上天就把他第三世的業力也拿過來一世還,所以雷擊斃命。

閻王爺問包拯,三世惡業一世還,你說是好還是不好?

一世還了三世業,因為他專行善事,心裏只是想到別人,毫不考慮自己,積德甚多,故而死後立即轉生為當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世人不明真相,只看到眼前表面的一切,就認為天道不公。

不願意再相信善惡有報的天理。

實際上報應如影隨形。

只是常人看不到因緣的緣故。

感想:

這篇故事最打動人的,是「表象與真相的差距」。

孩童從殘疾孤苦到瞎眼、遭雷擊,在世人眼裏是「行善得惡報」的慘劇,連包拯一時也被情緒牽動。

可地府揭開的真相,卻讓人看清「善的力量能扭轉因果」。

孩童本需三世償還惡業,卻因一顆只為他人著想的真心,不僅縮短了懲罰時長,更憑行善積德轉生富貴,這恰是「善有善報」的深層體現,只是常人難窺背後因緣。

同時,故事也點醒我們:別被眼前的苦難困住判斷。

百姓看到孩童的慘狀就質疑「好人不得好報」,卻不知這是他在償還過往業力,且因行善讓結局早已轉好。

現實中,我們也常會因一時的挫折、不公質疑「行善是否值得」,但故事裏的孩童告訴我們:真正的善,從不為求即時回報,而是不顧自身得失的堅持。

這份堅持,終會在看不見的地方,為自己積下福澤。

最後,包拯的經歷也頗有啟示:即便如「青天大老爺」般公正,也會因一時情緒誤判,可見「不輕易評論未知真相」的重要性。

這篇故事不僅是一段傳奇,更在提醒世人:因果從不虛妄,行善從不虧待,別因表象的「不公」,丟失了為善的初心。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

讚! (1)
以前的 17 9 月, 2025 3:41 上午
下一個 20 9 月, 2025 2:30 上午

相關推薦

  • 撥無因果的提婆達多

    這是佛教業力論的核心信仰之一。即使外表看來行善未必立即得報,作惡也未必馬上受罰,但因果成熟有其時機(即「業熟異時」),果報終不落空。

    「愚癡的人……不知有報,才妄言無善惡果報。」

    28 6 月, 2025
    600
  • 歷史記載的因果,因果報應,真實不虛

    因果報應、冤欠追討,因為含帶著仇恨情緒,所以追討的時候往往不是公平公正的。

    往往追討過度,又造新業,將來必須償還,於是惡性循環,冤冤相報不休無止。

    6 6 月, 2025
    2200
  • 魚鉤刺破的不只是魚嘴,更是活人陽壽!釣魚者的恐怖現世報

    千萬警惕!釣魚的恐怖果報,遠比你想像的更可怕

    12 6 月, 2025
    1500
  • 失仁孝,天挖心腸

    孝順,是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倫理觀念,核心是指子女對父母及長輩的尊敬、奉養和順從。

    它不僅是一種道德規範,更是維繫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基礎。

    4 6 月, 2025
    1700
  • 高三生自述:從邪淫毀身心到戒色迎新生

    不要懷疑戒色,不要相信荒誕的手淫無害論。

    遠離邪淫、堅持戒色,收穫健康、學業與幸福家庭。

    10 10 月, 2025 因果見聞錄
    8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聯絡我們

2025060517175176

在線諮詢:line交談

加入好友:line官方

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9:30-18:30,假日休息

首頁
因果見聞
素食餐廳
熱門貼文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