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女士姓周,四十歲左右年紀。
據她講,她本人剛剛信仰佛教不久,助印善書是想了卻她的一個心願,她要以剛剛過世的母親的名義來助印,以減輕她母親的罪業。
她的母親是在二○○九年中秋期間因病過世。說起她母親的病因,令人痛心,是她的弟媳,也就是她母親的兒媳,一次在吵架中竟然將她母親氣死。
在母親過世的第七天半夜,她正在獨自一人拿著母親的照片發呆,她回憶母親在世時對她的疼愛。
這時,她竟然聽到母親呼叫她的小名。她立刻清醒了許多,突然她的母親竟然出現在她面前。
不過她母親的樣子卻把她嚇壞了,她母親穿著走時的衣裳,但是身上卻套著枷鎖,表情十分痛苦。
她壯著膽子問:媽!是妳嗎?
她母親叫著她的小名說……「小雪(她的化名),今天是回魂夜,我來看看妳。」
「我過世後在望鄉台看到妳十分傷心,每天流淚,我也十分心疼。」
「今天經獄官批准,牛馬將軍帶我回家看看你。他們現在在門外等候呢。我一會就被他們帶回地獄要受到刑罰了。」
「媽媽,您為何說要被帶到地獄受到刑罰。」
「 咳,小雪,死後我才知道自己的罪過有多大呀。你看到我是因何而死了嗎?」
「是那個不孝的東西(指弟媳)把我氣死的,也是我的報應呀!」
「我年輕之時也不孝敬你的奶奶,你奶奶稍有不順我的心意,我便責罵。」
「後來,你奶奶每天見了我就像老鼠見了貓,大氣都不敢喘。」
「我還經常得意,覺得自己是一家之主,說一不二。」
「有件事妳不知道呀!你奶奶最後得病的原因就是我把她氣病的,誰知,那次得病她卻沒有出院就走了。」
「那天我走之前看到牛頭馬面來鎖我,我大聲叫喊,你們卻說我出現幻覺,結果我的靈魂被帶走了。」
「到了地獄才知道自己的罪有多麼的重,原來,不孝敬父母、公婆的罪過如此的重呀!」
「我今天把自己不孝的故事說出來,你日後告誡世人,讓人們清楚不孝的罪過有多麼的大,希望在世之不孝之人要悔改呀!」
「否則就像我一樣將來受到嚴厲懲罰呀!將來我恐怕要受油鍋之刑了。」
「什麼,炸油鍋嗎?我雖常聽老人說起,難道這不是傳說?」
「孩子,哪有那麼多傳說呀!惡人們不相信因果,是怕自己將來受到懲罰,所以他們打擊地獄、因果之說,這不過是這些惡人自欺欺人的行為罷了。」
「今天過後妳和妳弟弟去找個公墓吧,妳爸爸也在世不會長久了。」
「媽媽,您為何說我爸爸也在世不久呀?」
「咳,他的罪過也不輕呀!」

「當年我責罵婆婆時他不但不阻攔、痛罵甚至責打我,反而由著我任性胡來,最多是兩面做好人勸勸了事,他也是大不孝呀!」
「若當初我在責罵你奶奶時他痛打我一頓,甚至因我的不孝提出和我離婚,那麼我勢必以後不敢逞兇,鬼神也會敬佩他。」
「都是因為他的縱容呀!地獄的獄官最瞧不起這類『妻管嚴』,對這類不孝子懲罰非常重。他幾年前的中風導致半身不遂就是對他的懲罰,他活著得不到兒子、兒媳的孝敬,死後還要受到懲罰呀。」
「太恐怖了,不對呀!媽媽您在世時除了不孝敬奶奶外也做過好事呀!」
「比如○○大地震時您不是也捐了500元嗎?您也不算是惡人呀,為何還要受到懲罰?」
「孩子,妳哪裡知道,人們一些善舉看似善功但是卻難抵不孝之大罪呀!」
「你想想看,對待父母不孝的人會是真善人嗎?」
「再說,我去年捐款非是真心,對於地震中的遇難者也無多大悲痛,捐錢是不想讓我的老姐妹說我摳門…」
「哪知,我內心的想法在地獄都有記錄,獄官說我一生善功很少,很多都是小善、假善,所以難以抵消不孝之大罪呀!」
「媽媽,我怎樣做才能給你減輕罪過呀?」
「我去寺廟給您做個超度吧!聽說做超度可以把死亡之親屬超上天堂。」
「若做超度者都可以把過世親人超上天堂的話,那麼惡人也沒有約束了,死後拿出錢來讓自己的子孫為他做超度去天堂好了,天上會有惡人嗎?」
「孩子,哪有那麼便宜的事呀?」
「子孫為過世親人做超度是孝心的體現,借助超度法會的力量減少過世親人的罪業而已。」
「你為我做超度當然是好事,我不阻攔,但是最好你再去寺廟、道觀以我的名義助印一些經書、善書,還有,你多多去放生,這樣我在地獄的痛苦會減少很多。」

「還有,判官說你與佛教有緣,經歷今天之事後,你以後多去親近寺廟。將來你虔誠修道我自會減少痛苦,你的功德若圓滿我還能沾光,到那時我才真正的去往天堂快樂了。」
「小雪,時間快到了,牛馬將軍催促我了,我要走了。」
「好!媽媽,我一定按照您的吩咐做,您安心的去吧!」
周女士經歷此事後立刻將與母親的對話記錄下來,希望將自己的事傳播出去來警示那些不孝敬父母和公婆之人。
感言:
周女士母親在回魂夜帶著枷鎖現身的故事,沒有華麗的修辭,卻用最直白的慘狀,把「不孝之罪」與「因果報應」的重量砸在人心頭。
從來不是「老人言」嚇人,而是那些被忽視的孝道虧欠,遲早會以最痛的方式償還。
最讓人警醒的,是「惡報循環」的直白。母親年輕時對婆婆惡言相向、氣病致死,還得意於「一家之主」的權威;老來竟被自己的兒媳氣死,死後更要帶著枷鎖下地獄受刑。
這像一面鏡子,照出「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的鐵律:你對長輩的苛刻,終會以另一種形式回到自己身上。
你以為的「掌控」,不過是在為日後的「懲罰」累積罪業。
她臨走前說「這不是傳說」,戳破了多少人「不信因果」的自欺。
不是地獄不存在,而是惡業未熟時,人總習慣躲在「傳說」的藉口後面。
更值得深思的,是「假善抵不過大惡」的真相。
母親曾在地震時捐五百元,以為這是「善功」,卻不知地府記錄的是「內心的真實」。
她捐款是怕被老姐妹說「摳門」,對遇難者毫無悲憫,這樣的「假善」,自然抵不過「不孝婆婆」的大罪。
這提醒我們:行善從來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表面功夫,若內心沒有真誠的憐憫與敬畏,再多的「形式善舉」,也無法彌補核心的道德虧欠。
就像故事裡的母親,以為捐錢能抵消罪過,最後才懂「對父母不孝的人,難成真善人」。
而母親提到丈夫的「縱容之罪」,更補全了因果的另一層面:父親當年不阻止妻子苛待婆婆,反而「兩面做好人」,看似「和事佬」,實則是「幫凶」。
他後來半身不遂、活著得不到兒女孝順,死後還要受罰,恰恰說明「沉默的縱容」從非無辜。
面對惡行時的退讓,本身就是一種罪。
這讓人想起現實中許多家庭:有人看見長輩被苛待,卻以「清官難斷家務事」推脫,殊不知這樣的「逃避」,早已被因果記錄在冊。
最後,母親對「超度」的解釋,打破了許人的誤解:以為花錢做超度就能讓亡人上天堂,卻忘了「超度是孝心的體現,而非罪惡的買單」。
真正能幫亡人減輕罪業的,是子女以亡人之名助印善書、放生,更重要的是「自身虔誠修道」。
因為子女的善行與覺醒,才是對亡人最深的「回向」。
這也點出了故事的意義:周女士記錄下這段經歷,不是為了渲染恐怖,而是要勸醒世人。
孝順從來不是「死後補償」,而是活著時的每一次體貼。
因果也從不是「死後算帳」,而是每個選擇背後的即時回應。
讀完這個故事,最深刻的感悟是:孝道從不是「傳統束縛」,而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善因」。
因果也從不是「迷信說教」,而是宇宙間最公平的「規律」。
別等到親人離去、自己面對懲罰時才後悔,趁長輩還在,多一份耐心、多一句關心。
趁惡念未起,多一份敬畏、多一次行善。
畢竟,地獄的刑罰從非嚇人,而是為那些忽視孝道、輕慢因果的人,預留的「後果」。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


留言列表(1條)
越看越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