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跟好友小明一起約吃火鍋,一進店他就熟門熟路點了肥牛卷、羔羊肉,還加了兩份雞翅,服務員端上來的時候,紅色的肉卷裹著冰碴,雞翅上的細毛都沒剔乾淨。

我盯著那盤肉,突然沒來由地冒出一句:「你看這東西,其實都是剛沒了氣的動物屍體啊,咱們拿著筷子夾著嚼,真的不覺得怪嗎?」
小明當時筷子都停在半空,愣了好幾秒才說:「你這話也太掃興了吧,吃個火鍋哪想這麼多。」
可那天我沒讓步,拉著他看手機裡存的照片,是之前去鄉下時拍的養雞場,小雞從孵出來就擠在鐵籠裡,連轉身的地方都沒有,直到長到夠大,就被裝進黑袋子裡運走。
我跟他說:「我們吃的每個雞腿、每塊雞胸,從前都是這樣一隻隻會叫、會扑騰的小雞,它們也不想死啊。」
那天最後,我們把點的肉都退了,換了滿桌的蔬菜,結果意外好吃。
凍豆腐吸滿湯汁,咬下去爆香;香菇烤得焦嫩,撒點鹽就鮮得不行。
連平常不吃的菠菜,涮完蘸點麻醬都特別爽口。
後來我總愛琢磨「吃飯」這件事,尤其是看到學校的午餐車,就忍不住算帳。
你想想啊,我們市區裡的小學,大多都是30個班,每個班30個同學,這規模很常見吧?
每天中午的營養午餐裡,幾乎必有一隻雞腿,老師說是補充蛋白質。
那一天下來,就是30×30=900隻雞!!!

就為了幾百個小朋友的一頓午飯,900隻雞連太陽都沒好好曬幾次,就沒了命。
再往後算,一年上學大概200天,900×200=180000隻!

十八萬隻啊!這還只是一個小學,還沒算早餐的培根、晚餐的豬排,更沒算那些連學都沒得上的孩子,或是大人餐桌上的肉。
之前跟媽媽去超市買菜,走過冷凍肉區,她伸手要拿排骨,我拉了拉她的袖子。
媽媽皺眉說:「你這孩子,從前最愛吃糖醋排骨了,怎麼現在這麼挑剔?」
我指著冷櫃裡的排骨說:「媽,你看這骨頭上還帶著筋,從前它是豬身上的一部分,那隻豬可能在農場裡吃過青草,在泥裡打過滾,結果就因為我們想吃,就被殺了。」
媽媽當時沒說話,最後真的沒買排骨,轉頭拿了塊豆腐和一把青菜。
晚上她做了豆腐煲,裡面加了筍乾和香菇,居然比糖醋排骨還下飯,爸爸吃了兩碗飯,說以後可以多做點素菜。

後來我查過,全球每天被宰殺的動物,數字大到嚇人。
光是雞,每天就有幾十億隻,更別說豬、牛、羊和水裡的魚了。
這些動物從來沒選擇的權利,它們不會說話,不會抗議,只能在恐懼裡結束生命,最後變成盤子裡的「菜」。
我不是要逼著所有人立刻改成全素,畢竟吃慣了肉,突然改變確實難。
但至少我們可以試試吃素,比如週一吃一天素。
比如點外賣時少點一份炸雞,多點一份炒青菜。
比如家庭聚餐時,讓媽媽少做一道肉,多煮一鍋番茄蛋湯。
其實吃素一點都不虧,我現在每天吃的素菜比從前的肉還豐富。
早上喝豆漿配蔬菜包,中午吃麻婆豆腐蓋飯,晚上跟家人一起吃蒜蓉西蘭花和涼拌木耳。
不僅肚子不漲了,連爬樓梯都比以前有力氣,最重要的是,每次吃飯的時候,不用再想起「這是屍體」,心裡踏實得很。
# 感言
寫完這些日常瑣事,突然覺得「吃飯」從來不是一件只關乎口腹之欲的小事,它背後牽扯著無數小生命的命運。
我們總說「生命平等」,可面對餐桌上的肉,卻常常忘了這句話。
那些雞、豬、牛,和我們一樣會疼、會害怕,一樣渴望好好活著。
吃素從來不是「虧待自己」,反而讓我學會了尊重每一個生命,也嘗到了從前忽略的美味。
更意外的是,慢慢減少吃肉後,身體變得清爽,連心態都平和了很多。
其實改變不用一步到位,哪怕只是每天多吃一口青菜,都是在給那些無助的生命留一點機會。
畢竟,沒有人願意自己的生命只為了別人的一口吃的而結束,動物也一樣。
希望我們都能從一頓飯開始,慢慢學會對生命多一點憐憫,多一點溫柔。
這不僅是為了它們,也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份踏實的善意。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