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見財起意殘殺棄嬰愛子暴斃夫妻反目

因果二字,非常神奇。

俗話也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佛教認為,只有種善因、結善緣,才可以得善果

不過具體報應又分幾種情況,其中一種是現世報

下面這個故事取材自《因果錄》,就是現世報的典型。

2025061018404634

棄嬰越來越多,希望他們平安。

據葉伯皋先生講述,當年軍閥連年內戰,中原各地民不聊生,富家巨室往往搬離故土,很多人避居到青島。

一天清晨,在青島市近郊,有人把私生子棄於路旁,嬰孩身上還繫著鈔票七百元,上面寫著十幾個字。

“求仁人君子善撫此孩,洋七百元以為酬報。”

大概嬰孩父母也是無可奈何,不能親自撫養孩子,只能忍痛將他棄於道旁,卻又不捨孩子受苦。

於是在孩子身上放這麼多錢,希望有人大發慈悲撫養這個孩子,留下錢財也是為了讓撫養者好好對待孩子。

這原本是人之常情,可惜孩子父母未料到,這筆錢卻為孩子帶來殺身之禍。

當時有一個人剛好路過那裡,看到嬰孩身上繫著大把鈔票,非但不發惻隱之心,不肯撫養孩子,反而萌生毒念。

他取下這些錢,隨即活生生把嬰孩踏斃,然後揣著不義之財回家。

此人回到家後,一時開心,拿出五元錢給他八歲的兒子。

大概此人平日極為慳吝,很少給兒子這麼大筆錢,為此他兒子收到五元錢,喜極而跳,結果失足墮到樓下,腦漿迸裂,死狀極慘。

此人眼見親子慘死,真是有如雷擊,想到城外棄嬰,頓時悔恨交加,加上驚魂不定,他也守不住心底的秘密,就將自己在路旁踏殺嬰孩的劣跡告訴妻子。

妻子痛恨他竟如此狼心狗肺,居然殘殺棄嬰,致使親子跌斃,真是現世惡報,當下就要和他拼命。

兩人又哭又打,鬧個不停,結果被巡邏的警察聽到,於是拘捕此人,以殺人等罪送法院審問、依法判決。

本文轉載自 鳳凰網華人佛教綜合

圖:AI生成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

讚! (1)
以前的 10 6 月, 2025 2:42 上午
下一個 11 6 月, 2025 2:46 上午

相關推薦

  • 佛教故事:藥局夥計苦讀《楞嚴》 定中超度冤親亡魂

    佛號蘊含著佛法的智慧與慈悲,念佛時專注於佛的功德,有助於提醒自己斷惡修善、放下煩惱,逐漸向「佛」 的覺悟境界靠近。

    11 6 月, 2025
    1100
  • 石心不動忍辱成道:未來佛陀的誕生傳奇

    真正的力量,不在於打敗別人,而是在於不讓自己被情緒控制。

    21 6 月, 2025
    600
  • 《白象示現點迷津 癡兒頓悟證真如》

    本故事取材於民間流傳的普賢菩薩應化事蹟,講述宋代一位名叫「憨兒」的癡傻少年,因緣際會得普賢菩薩點化,從愚鈍無知到覺悟心性的歷程。故事中,菩薩化現為白象與老和尚,以方便善巧破除憨兒的執著,揭示「眾生皆有佛性,唯因迷悟不同」的真理,彰顯普賢菩薩「恆順眾生、隨機度化」的大悲精神。

    26 6 月, 2025
    600
  • 撥無因果的提婆達多

    這是佛教業力論的核心信仰之一。即使外表看來行善未必立即得報,作惡也未必馬上受罰,但因果成熟有其時機(即「業熟異時」),果報終不落空。

    「愚癡的人……不知有報,才妄言無善惡果報。」

    28 6 月, 2025
    500
  • 彌勒轉世與女帝興佛:''武則天''時代的政教雙重奏

    本文聚焦武則天與佛教的深厚淵源,從其幼年受家庭佛教氛圍熏陶,到感業寺為尼期間對佛教義理的深入體悟,再到巧妙借鑑佛教思想為稱帝尋求合法性。武則天利用《大雲經》塑造自身彌勒佛轉世形象,憑借佛教力量打破封建禮教束縛,建立武周政權。稱帝後,她大力推崇佛教,在佛寺興建、經典翻譯、高僧交往及文化藝術等領域傾注心力,推動佛教發展達到新高度。然而,佛教勢力膨脹也帶來諸多社會問題。神龍政變後,武則天雖退位,但其與佛教相互成就的歷程,為研究古代政教關係、文化交流留下了極具價值的典範。​

    25 6 月, 2025
    12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聯絡我們

2025060517175176

在線諮詢:line交談

加入好友:line官方

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9:30-18:30,假日休息

首頁
因果見聞
素食餐廳
熱門貼文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