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渴路上的生死抉擇:一則彰顯持戒護生精神的佛教典故

眾生皆具情識、六道互為親屬的佛法義理,強調不殺生不僅是消極止惡,更要主動杜絕殺機

佛經《法句譬喻經》曾記載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時值佛陀於祇樹給孤獨園宣說妙法,有兩位來自羅閱祇國的新學比丘,心懷對佛法的無上敬仰,毅然決然踏上遠赴祇園的求法之路。
彼時的羅閱祇國與祇園相隔千里,路途崎嶇難行,加之久旱不雨,赤日炎炎似火燒,灼熱的陽光毫不留情地炙烤著大地,將整個旅途籠罩在一片滾滾熱浪之中。
這兩位比丘一路風塵僕僕,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又在烈日下反復曬乾,布面結出層層鹽霜。腳下的雙鞋磨得破爛不堪,雙腳布滿血泡,每走一步都疼痛難忍。
2025062307303358
然而,最令他們難以承受的,是那如影隨形、日益加劇的口渴。
沿途河流乾涸,井泉枯竭,他們找遍了每一個可能有水的地方,卻始終無果。在這乾渴的折磨下,他們的喉嚨乾澀得如同燃燒的火焰,嘴唇龜裂滲血,意識也漸漸變得模糊。
他們深知,若再找不到水,恐怕就要葬身這異鄉荒野,永遠無法得見佛陀尊容、聆聽佛法妙音。
就在他們快要支撐不住之際,忽然瞥見鄰近的一個地洞之中,閃爍著一泓積水的微光。
這宛如絕望中的一線生機,兩人頓時精神一振,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衝上前去,雙手顫抖著就要汲水飲用。然而,當他們定睛一看,卻發現水中密密麻麻地游動著無數小蟲。
2025062307311894
見此情景,其中一位比丘焦急地說道:「事到如今,也顧不了這許多了!先喝了水保住性命,方能趕到祇園見佛聽法。若因渴死而無法得見佛陀,豈不功虧一簣?」
他心中想著,與能夠親聆佛法、解脫生死相比,暫時違背不殺生戒似乎是權宜之計。
而另一位比丘則神色堅定,語氣沉著地回應:「水中有眾多生命,飲水即等同殺生。殺生乃是嚴重破戒之行,若不能嚴守佛戒,即便歷盡千辛萬苦見到佛陀,又有何意義?佛戒是修行的根本,若失了戒律,學佛便如同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在他心中,持守戒律的尊嚴和神聖,遠比個人的生死更為重要。
於是,這位堅持持戒的比丘,寧願忍受著乾渴的煎熬,也不願傷害水中生命。
他雙目緊閉,雙手合十,口中默念佛號,以堅定的信念抵禦著乾渴的侵襲。
最終,他因過度缺水,倒在了這片異鄉土地上,生命漸漸消逝。
但因其生前堅守佛戒、護惜生命的種種善因,死後神識即刻上升到忉利天。
在忉利天中,他清楚地憶起自己的宿命因果,心中充滿對佛法的感恩與敬仰。
於是,他手捧天界最為鮮艷芬芳的香花,飄然而至祇園,虔誠地供養佛陀。
而那位選擇飲水的比丘,歷經千辛萬苦,最終也抵達了祇園。
他來到佛陀面前,想起一路的艱辛困苦,不禁悲從中來,放聲哭泣,向佛陀訴說著這一路的炎熱乾渴與艱辛歷程。
2025062307321077
佛陀慈悲地望著他,溫和地說:「你們一路的種種經歷,我全都清清楚楚。」
說罷,佛陀指著那位已在忉利天的比丘,對他說:「與你一同從羅閱祇國前來的這位同修,如今反而比你先到祇園。你未能持守我的戒條,即便歷盡艱辛想要見我,我也不願見你,你更是無法得到見佛聽法的真實利益。」
此故事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眾生皆有情識,每一個生命都無比珍貴,都懂得愛惜自己的生命,渴望生存。
正如佛所言「六道眾生,互為父母眷屬」,今生或許我們與其他眾生身形各異,但前世今生,彼此之間或許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親緣關係,又怎能忍心加以傷害呢?
而佛教所提倡的不殺生,並非僅僅是消極地不去主動傷害生命,更講究從源頭杜絕殺機。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細節都體現著護生的智慧。
比如室外放置的空缸甕等器物,一定要及時覆蓋好,防止下雨積水滋生蟲類。
倘若不及時處理,等到要用時倒水,就無形中傷害了這些小生命;又如,不隨意拿水溝內的泥水去灌溉朽木,因為泥水中可能含有無數微小生命,這樣的行為無異於殺生;再如,不隨意將果皮甜點隨處亂丟,以免吸引蟲蟻前來覓食,最終被他人無意踐踏;家中的垃圾要用塑膠袋仔細收集好,滾熱的湯水也不能馬上傾倒,以防傷害到可能存在的小生命。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實則都是不殺生進而護生的具體體現,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時留意、處處用心。
持守佛戒、護惜生命,不僅是對其他眾生的慈悲,更是對自己修行之路的負責。
唯有以戒律為舟,以慈悲為槳,才能在這紛繁複雜的世間,抵達解脫的彼岸,獲得真正的智慧與安樂。
圖:AI
結語:這則故事深刻提醒我們:持戒護生是修行的根本,尊重每一生命即是尊重自己。只有堅守戒律,方能真正得見佛法智慧,走向解脫之路。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

讚! (0)
以前的 23 6 月, 2025 3:17 下午
下一個 23 6 月, 2025 3:53 下午

相關推薦

  • 邪淫所受的業報與真實故事

    邪淫所受的業報,縱使有大如須彌山的福報,轉眼之間也灰飛煙滅。

    3 6 月, 2025
    2000
  • 魚鉤刺破的不只是魚嘴,更是活人陽壽!釣魚者的恐怖現世報

    千萬警惕!釣魚的恐怖果報,遠比你想像的更可怕

    12 6 月, 2025
    1000
  • 你可知道,孝順是增長福報最快的方法

    很多人跑到外面燒香拜佛,要多虔誠就有多虔誠,卻很少回家關心父母。

    而不知道,在家佛就是父母啊!

    1天前
    100
  • 彌勒轉世與女帝興佛:''武則天''時代的政教雙重奏

    本文聚焦武則天與佛教的深厚淵源,從其幼年受家庭佛教氛圍熏陶,到感業寺為尼期間對佛教義理的深入體悟,再到巧妙借鑑佛教思想為稱帝尋求合法性。武則天利用《大雲經》塑造自身彌勒佛轉世形象,憑借佛教力量打破封建禮教束縛,建立武周政權。稱帝後,她大力推崇佛教,在佛寺興建、經典翻譯、高僧交往及文化藝術等領域傾注心力,推動佛教發展達到新高度。然而,佛教勢力膨脹也帶來諸多社會問題。神龍政變後,武則天雖退位,但其與佛教相互成就的歷程,為研究古代政教關係、文化交流留下了極具價值的典範。​

    25 6 月, 2025
    1200
  • 《菩薩夜叉辨:表面與本質的迷霧》

    外貌固然重要,但內在的品德和修行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學佛應專注修行,保持清淨心念,最終能往生極樂世界。

    18 6 月, 2025
    4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聯絡我們

2025060517175176

在線諮詢:line交談

加入好友:line官方

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9:30-18:30,假日休息

首頁
因果見聞
素食餐廳
熱門貼文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