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發佈任何能引起人淫念的內容

所以學佛要認知到人身難得,要珍惜這一次投生為人的機會,不能放逸,空耗寶貴的光陰。

科技進步,信息爆炸,網絡直播、小視頻、智能手機、互聯網、電腦、廣播、電視,已經十分普及。

還有各種書籍、雜誌、報刊、廣告、傳單、宣傳冊等等,我們每天都能接觸到這些。

如果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各種媒體,都能不發佈任何色情淫穢的東西,不發佈任何能引起人淫念的內容,我們這個社會將會是多麼的乾淨,多麼的美好。

不僅是成年人,很多小孩也知道玩手機。

如果網絡上存在眾多少兒不宜的性感、色情、凶殺、暴力等內容,必然會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

2025060307370010

一名成年人,如果沒有認識到色情的危害,貪淫好色,瀏覽色情網站,瀏覽穿著暴露的性感圖片,就會陷入淫欲苦海,進而犯邪淫,感召邪淫苦果,讓人痛不欲生。

在此,以虔誠真切之心勸一切媒體、一切人不要發佈任何帶有色情、穿著暴露、性感、易引起人淫念的內容。發佈這些內容,害人害己,危害巨大,萬萬不可等閒視之。

一、加重人的淫欲

🫧有人說,手機已經成為人的一個外掛器官。很多人早晨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機。如果網絡上充斥著各種容易引起人淫念的內容,必然在整體上加重多數人的淫欲。

對於已經深刻認識到色情危害的人,對於主動戒色的人,能有意識地避開這些內容。但是,對絕大多數兒童、青少年、在校學生來說,只會加重他們的慾望。

二、摧毀上進之心

🫧 沈迷色情的人,沒有上進之心,往往一事無成。

現在手機上、電腦、電視節目中,充斥著鋪天蓋地、無孔不入,暴露、性感的廣告、圖片,充斥著打扮妖嬈、嫵媚、性感、毫無正氣的視頻直播、視頻聊天。

任何一個人,如果每天和這些為伴,怎麼可能有上進之心呢!

三、使人不斷墮落

🫧 古代,小孩從小到大要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四書、五經等經典,還要寫字、作文。

說白了,就是要讓一個人的耳、口、目、意識、思維,每天都接觸這些正能量。

時間久了,正能量不斷充斥著我們的大腦,佔據一個人主要的時間。這樣的人就容易嚴以律己,奮發有為,走上正道。

反之,經常從各種媒體接觸穿著暴露、性感的圖片、視頻等信息,人同樣會被這些不良信息熏陶,越來越墮落。

四、誘發犯罪行為

🫧 人的慾望加重,不斷墮落,必然引發各種犯罪行為。

墮胎就是殺人,罪業很重,勸一切人不要墮胎。

至於一夜情、婚外情、出軌而引發的凶殺、仇殺、災禍,也是屢見不鮮。

五、污染社會空氣

🫧正能量,我們都聽說過這個詞。

社會充滿正能量,人人有正氣,各項事業就會蒸蒸日上。

與正能量對應的是負能量,負能量就是爾虞我詐、欺騙、邪淫、淫欲重、不勞而獲、佔小便宜、各種醜惡現象、各種犯罪行為。

我們每天接觸網絡、電視等媒體,一不小心就點開了容易引起人淫欲的圖片、視頻、網站,人的靈性易被蒙蔽,社會空氣逐漸被污染。

六、擾亂社會秩序

🫧人心安定,人的慾望輕,正氣足,人人崇尚行善積德,犯罪越來越少,社會秩序必然穩定。

反之,每天看電視、上網時有意無意地接觸到軟色情、性感、淫穢的內容,人心就會不安定,人的慾望加重,正氣衰,邪氣盛,犯罪就會增多,擾亂社會秩序。

🏖️分享以上文章,希望十方法界眾生永斷殺生、邪淫,從事好工作,有好伴侶,身體健康,獲得清涼、心自在解脫。

天生皮骨非天生,乃是前生苦修成。

美醜二字凡人念,大好江山麗人焚。

牡丹花下遍白骨,桃花本是血染紅。

世間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障隨此身。

望大家能夠轉發給那些受邪淫之害的人們!

南無阿彌陀佛!

所以學佛要認知到人身難得,要珍惜這一次投生為人的機會,不能放逸,空耗寶貴的光陰。

佛陀說:

“一切眾生都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去掉妄想執著而證得如來智慧德相,只有人身才能得到。

圖、文,轉載自 大乘佛教-佛經報恩網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

讚! (0)
以前的 4 6 月, 2025 3:22 上午
下一個 3 6 月, 2025 3:47 下午

相關推薦

  • 乾渴路上的生死抉擇:一則彰顯持戒護生精神的佛教典故

    眾生皆具情識、六道互為親屬的佛法義理,強調不殺生不僅是消極止惡,更要主動杜絕殺機

    23 6 月, 2025
    1400
  • 福薄要念《地藏經》,多禮拜地藏王菩薩

    想求姻緣、求發財,起碼你求的時候,必須念地藏菩薩。

    拜懺和念地藏菩薩的功德,使你的問題逐漸變化,一回不成,兩回不成,繼續求。

    求到十回准成,念菩薩拜懺你的業就轉了。

    28 9 月, 2025
    1210
  • 小鳥的智慧

    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向比丘們講述一個譬喻:

    過去有隻小鳥羅婆被老鷹捉住,哭訴自己離開父母庇護才遭此難。老鷹傲慢地讓牠返回「田埂上」自認為安全的地方。羅婆躲入石塊下,老鷹憤怒猛撲,撞石而死。羅婆歡喜,讚嘆智慧勝過蠻力。

    佛陀藉此教導比丘:離開修行本分與正念,就像離開父母的庇護,會陷入五欲境界(色、聲、香、味、觸)而生災禍;唯有安住於「四念處」(身、受、心、法),才是安全之地。

    比丘們聽聞佛說,歡喜信受,立志奉行佛法。

    29 6 月, 2025
    1100
  • 波斯匿王減肥記

    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時,波斯匿王因肥胖苦惱,佛陀教他節食偈語:「飲食知量,身輕命長」。少年鬰多羅奉命在王進食時誦偈提醒,王雖苦惱但仍奉行。長期節制後,波斯匿王身形輕盈健美,深感佛法利益現世,欣然讚嘆佛陀的慈悲與智慧。

    2 7 月, 2025
    500
  • 婆羅門恃學顯狂態 釋迦佛開示破迷津

    謙卑、自省、真智慧重於知識。

    19 6 月, 2025
    15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聯絡我們

2025060517175176

在線諮詢:line交談

加入好友:line官方

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9:30-18:30,假日休息

首頁
因果見聞
素食餐廳
熱門貼文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