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悅長者福報與外道求偈之因果啟示 —— 從四大吉事到業力顯現的佛教教義解析」

「福報須以正心積善累德而得,若起貪妒悔心,即使有福亦難久保。」

佛在世的時侯,有一位長者名叫音悅。他家財豪富,沒什麼缺憾;只是年老無子,一向引以為憂。

但是這人植有宿福,一日之間,竟遇到了四件喜事:一是夫人生下男孩,相貌端好無比。

二是廄中無數的白馬,生下許多種駒。

三是國王派遣使者送來爵賞,拜金受印。四是所屬出海採寶的船隻,滿載而歸。

這些喜訊,同時報到,長者歡樂無限,默念道:今天天降福神,集我們庭,我當作辦甘饌,室族相慶。2025062006513912

於是大備盛筵,歌舞歡騰,聲聞於天,這時諸天聖眾,率同八部神靈,偏布遠空,看到這 長者福德無量,都暗暗稱嘆。

世尊寂照之中,一切事情,如鏡現前,音悅長者的一切歡騰細節,世尊纖毫知悉,如觀掌紋。便乘此機會到長者家,與他種善因。

佛陀在長者門外,出八妙音,歌誦道:「長者今日,福運昌熾,絕大喜慶,一時俱至,昔所植善,其報有四,千載難逢,人間無二,諸天聖眾,咸為敬服,快哉長者,受此多福,多春播種,至秋成熟,先作後受,著意餘蓄。」

這時長者聽聞佛陀勝妙德音,歡喜出戶,肅恭見佛,說道:「瞿曇沙門,是法界王,福慧具足,普化十力,知道今天我的室族,吉祥無量,枉屈聖駕,來相讚揚。」

於是捧出上好白色的細絨毯,價值有千萬兩黃金,俸給如來,作為布施

世尊接受了,並為他祝願,祝願之後,為長者說法:說世間的財物有五種危厄,不能永久保有。

而世人偏偏慳吝貪惜,錙銖必較,不忍割捨,做些濟困行慈的事。

2025062006475123

一旦壽命盡了,一絲一毫都難帶走,只留下一大堆煩惱,實在太愚癡了,你現在曠達大度,有財能施,以後所生之處,必有福慶隨之。

長者啟問:「世問財物有那五種危厄?」

世尊答言:「一是大火焚燒,不能豫知。二是大水漂沒,提防不及。三是被無道所奪取,不能抗拒。四是被不宵子燬家,金銀直如糞土。五是盜賊起事,劫奪無情。這五種情況一旦發生,變遷立見,就如有人違犯國法,關閉在車獄之中,財物被沒收,要抵抗也沒辦法。也有人財產無數,卻迭遭不幸,破產七次,為什麼呢?因他布施七次,而七次都施後生悔。這是種的因不真,福報因此短減。」

長者聽了,更加誠心歡悅,世尊知道此人心地業已豁然開朗,餘劫深福,已然播種,於是在轉瞬間,回到耆闍崛山。

這時,國內有一位外道,名叫不蘭迦葉,他聽說世尊到長者的家中,歌訟了一首偈子,就博得長者贈送價值千萬黃金的珍寶,貪妒的火焰,一時熾然。

又想到,我平時不善於作偈子,那得往沙門那兒,求得先前所誦的偈子,待我把偈子背熱了,一定也能得到珍物,甚或那長者傾心於我的名聲,對我更加禮敬,也未可知。

不蘭迦葉,以這股愚癡貪妒的心意,往見世尊,稽首問訊,長跪白佛,說自己薄德無福,衣食不充,聽說瞿曇到長者家,歌頌一偈,獲大珍寶,乞望憫賜向前所說偈子,讓我諷得,也往彼處歌贊,或可得到珍寶。

世尊了達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一一了知,知道那長者,後來財寶皆會散離。不蘭迦葉到時是對遭厄家說吉祥語,便說:「我那吝惜一首偈子,只怕你會因此遭難,你知道嗎?當你去長者家,說這偈子後,一定蒙受痛楚,所以不想告訴你,如你想得合那時宜的偈子,那我可給你,使那長者聽到真實之言,你也可免杖下之苦。」

不蘭迦葉心想:「瞿曇沙門不願使我往乞珍竇,這樣吝惜,又這樣作難,我遠道而來,豈可空手便回」更加哀求,願將原偈授我,我不怕受苦,惟今只知乞偈,不知其他。

世尊慈憫,再三勸諫,不蘭迦葉終不肯信,世尊知道不蘭迦葉夙世所種的劣因,到如今因緣成熟,應受痛苦,無可避免,於是發大悲聲,向大眾說:罪不可免,債必須償。為不蘭迦葉,說了那首吉祥的偈子。

不蘭迦葉,又貪又蠢,記性又壞,這偈子背了一年才記熟。這時,長者的家,新遭不幸,遇大火災,高樓大廈,燒成瓦屑了。山海奇珍,化為灰燼,大多數的神駒,都給燒死了,所生的愛子,急病夭亡,由於忌者進讒,國王派遣使者,奪回金印,削去祿位,而所屬的海船,碰到大海浪,一旦之間,全漂離淹沒。

這時的長者,如從九天之上,墜又地下九層,憂愁懊喪,情緒的惡劣,不言可知。

可巧這天不蘭迦葉來訪問了,在一片斷壁殘垣之外,歌贊如來吉祥的偈子。

長者聽了,忿恨非常,人間的凶災禍事,再沒此今天我所遇到的更甚了,為什麼這人如此可惡無恥,還說什麼吉祥,更添增我的淒苦。

於是怒舉杖來,從頭到腳,打得不蘭迦葉,上青下紫,渾身傷痛,爬著回家。

世尊在羅閱祇竹園中;與大眾說法畢,並對大家說:「不蘭迦葉上次來精舍,求索一偈,要往長者家歌頌求寶,一再諫阻,他硬不信,現今已在長者家,被痛打得體無完膚了。」

阿難啟問:「不蘭迦葉和那長者,以何因緣,受這樣的苦厄?」

世尊說:「在久遠不可計數阿僧祇劫,那時有國王,名叫音悅。有一隻鸚鵡,在王宮上,鳴聲美好,國王非常喜愛,派遣人馬,千力尋找,好不容易捕捉得,百般愛護,用珠璣、水精、琉璃、真珠、珊瑚、瓔珞,圍繞鳥身,將它放置身旁,晝夜不離。

後來又有一隻鳥,名叫禿梟,停在宮中,見鸚鵡得到優寵;問了情由,很是嫉妒,也想效顰一番。

同樣在國王睡著時,叫了幾聲,國王為之毛骨悚然。便問是什麼聲音?侍者答說:那是鳴聲難聽的禿梟。

國王很生氣,叫人搜捕了來,令左右生拔鳥毛。

禿梟全身痛楚,回到田野巢窟,眾鳥問是何緣由,這樣狼狽,禿梟不怪自己,還怪是因為鸚鵡的緣故哩!」

世尊說:「善聲招福,惡聲招禍,這國王就是今天的音悅長者,而禿梟就是今天的不蘭迦葉,他前生因嫉妒鸚鵡而受痛楚,現今又嫉妒如來而受挫,多麼愚癡的人啊,讓貪妒燒身,三毒的習性,沒法克服斬除。」

阿難又啟請:「那音悅長者,過去生植何福德,能同時獲致四幅,又因何罪行,得而又失呢? 世尊說:「音悅長者在過去生,欽戴大法及聖眾,虔誠供養。只可惜他求的是富豪的果報,又在納妾之後,迷戀女色,輕慢三寶,又少慈悲心。他植有善根,但是福報等同虛花,轉眼便失,無限悽楚,緊逼而來,直到孽消方止。」

戒法在論到布施時說,若存心要贈人東西,繼而後悔送得太多,稍稍減省,這樣在心相上,就已是犯戒了。徵諸前說,七次布施七次生悔,得破產七次之報,因因果果絲毫不錯。

音悅長者的遭遇,更證明了「因地不真,果招紆曲」。行者至誠念佛之外,兼行六度之時,於心地消息,更要「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呀!

(明倫月刊201期)

圖:AI

文:佛教小故事

結語:

這則故事真是非常動人,從一個平凡的梵志婦人開始,帶出「心誠則靈」的真理。

她雖然因宿業限制,不能大方布施,但那一杓飯汁的善心,卻因如來無量的福慧加持,而擁有無法比擬的功德。正如佛陀所說,種子雖小,卻能長成參天大樹,功德的力量也是如此,由小而大,無限延伸。

這提醒我們:無論我們的供養或行善多微小,只要發自真誠,就會被佛法感應,成就無量福報。佛的三十二相好,也象徵了修行者通過宣說佛法而獲得的殊勝莊嚴,讓人感受到佛法的深廣與美妙。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

讚! (0)
以前的 19 6 月, 2025 11:07 下午
下一個 20 6 月, 2025 3:06 下午

相關推薦

  • 《以善報恩尋超生:一條不為人知的 “捷徑”》

    要時刻保持正念,行善積德,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福報與解脫
    無論是對他人的行為還是對自己命運的塑造,都離不開內心的善意與慈悲。

    18 6 月, 2025
    1200
  • 古代屠夫因為供僧而翻轉因果的故事

    一名屠夫為求放下屠刀而供養僧人,豈料僧人吃飯後一句佛法也未講,屠夫失望故續宰豬,死後墮地獄。

    數千年後,地藏菩薩問苦眾是否曾行善,只見他低聲道出供養法師之事。

    菩薩遂安排兩人轉世為好朋友,一又輪迴遣緝「善業負責」的真諦。

    故事警醒布施之意應存誠心,否則亦為惡業之一。

    11 7 月, 2025
    23700
  • 當色字化作利刃,誰能躲過命運的絞殺?

    沉溺 “色” 渊,利刃已抵咽喉,正是「色字頭上一把刀」。

    9 6 月, 2025
    900
  • 老鼠託夢昭示邪淫之報

    佛法從不在遙遠的天國,而在每一個「誠心相應」的瞬間。

    惡道眾生也不是故事裡的虛構,而是與我們一樣有靈性、渴望解脫的生命。

    8 10 月, 2025
    8620
  • 乾渴路上的生死抉擇:一則彰顯持戒護生精神的佛教典故

    眾生皆具情識、六道互為親屬的佛法義理,強調不殺生不僅是消極止惡,更要主動杜絕殺機

    23 6 月, 2025
    14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聯絡我們

2025060517175176

在線諮詢:line交談

加入好友:line官方

工作時間:週一至週五,9:30-18:30,假日休息

首頁
因果見聞
素食餐廳
熱門貼文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