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靈山勝境的華嚴法會中,佛陀身放百萬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普賢菩薩於大眾中起立,其身相莊嚴無比,紫金色光繞身七匝,十隻手臂各持寶器,象徵圓滿十度波羅蜜。
他目視善財童子,開示道:「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應修何等行,方能成就無上菩提?」
隨即宣說「十大願王」—— 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
此時,虛空中忽然湧現無數蓮花臺,每朵蓮花上皆有化現的普賢菩薩,同時禮拜十方諸佛。
眾菩薩見此妙相,皆心生歡喜,悟知「禮敬」非獨形體跪拜,更是以清淨心尊重一切眾生本具的佛性。
一日,普賢菩薩化現為貧苦老人,行至一村落。
見村人因天災飢荒,相互爭奪糧食,甚至父子反目。
菩薩遂於村口掘井,井水竟化為米糧,又以竹枝灑水,枯樹頓時開花結果。
村人驚異,欲拜謝老人,菩薩卻道:「此非我力,乃汝等一念善心生起,感得天地護持。」
其後,有惡少欲搶奪糧食,菩薩並不阻攔,反將米糧盡數予之。
惡少持糧歸家,見母親飢病垂危,頓生悔意,遂將米糧煮成稀飯奉母,並至菩薩面前懺悔。
菩薩微笑道:「眾生習氣難改,唯以慈悲寬容,方能喚醒本善。」
說罷,化現本相,六牙白象踏雲而現,村人方知遇見菩薩,悉皆發願修善。
於楞伽山頂,普賢菩薩為諸羅漢開示「普皆迴向」之義:「譬如一燈能點千燈,善根迴向亦復如是,不損自身福,卻能成就無量眾。」
言畢,以指點地,大地頓時化為琉璃,映現無數眾生因貪嗔癡而流轉生死的景象,又見眾生因聞「十大願王」,發心行善,最終往生極樂或成就菩薩道。
有羅漢問:「菩薩行願何時究竟?」
普賢菩薩答:「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行願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行願亦無有盡。」
說罷,周身湧現無數願力光環,環環相扣,遍覆法界,諸佛菩薩皆讚:「善哉!此乃普賢菩薩不動本際,而遊戲諸佛剎土之甚深行願。」
故事末了,世人皆知普賢菩薩以「願」為舟,以「行」為槳,引渡眾生脫離苦海,其十大願王猶如暗夜明燈,指引眾生走向覺悟之路。
圖:AI
結語: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引導眾生,以慈悲寬容喚醒本善,願力如燈照千燈,助眾生離苦得樂,行願無盡,永為眾生指引覺悟之路。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