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的時候,有兩位國王,迦尸王和比提醯王,兩個國家長年不和,爭戰不止。
比提醯王擁有一頭大香象,香象孔武有力,總是將迦ㄕ王的軍隊打敗。
迦尸王就常常計畫著:我要趕緊找到更勇猛的香象來對付比提醯王的武力。
當時傳說附近的深山裏有一頭大白香象,世所罕見。
國王知道以後,立刻下詔說:「若有人能捉得香象,我要重賞他。」
很快的,有人來應徵召了,他知道象在那裏,還要求國王派軍隊隨他去捉象。
大白象很快就被發現了,牠突然被人團團圍住,也知道是怎麼回事。
憑勇力,牠是能突圍而去的,但是,牠想到:「如果我離開這裏,父母年老,眼睛又失明,豈不就沒有人照顧!不如順服他們到國王那裏去吧。」
眾人順利牽著香象來到國王面前,王看見象,如獲至寶,立即命令工人建造舒適的房屋和一切器具,並且派了很多樂技彈琴鼓瑟來取悅牠。
可是,當守象人送飲食進來,象卻一點也不願意吃。
國王接到報告說:「象不肯進食」他關切的親自來察看。
上古的畜牲都能通人的語言。
王問:「你怎麼不肯吃東西呢?有什麼使你不高興的嗎?」
象回答王說:「我有父母在山野中,年老又眼盲,現在沒法取水草供養,父母沒得吃,我怎麼忍心自己飽食。先前原想離開這地區不受王的捕捉,即使軍隊眾多也沒法攔阻,但因父母眼盲又年老,不能不留下侍奉,所以才來歸順王。希望王讓我回去供養父母,待父母終年之後,再來聽王差遣。」
王聽了象所說的話,感歎的說:「我們真是人頭的禽獸,這象反倒是象頭的人啊!」
迦尸國的風氣都是不孝父母,件逆不道,因為象的感化,國王便下令說:「從今之後,國內所有人民,如果有不孝父母的,便要重重治罪。」
王立即放了象,讓牠回去供養父母。待象之父母壽終後,象守著諾言回到國王這裏。
王得到白象,非常歡喜,馬上整頓軍隊,預備攻伐比提醯國,這時候,象進諫說:「請王停止戰爭的行為,因為凡是鬥戰爭勝,必定多殺生命、傷害人民。」
國王憤慨的說:「不是我國好戰,實在是他們處處欺凌,使人不堪忍受。」
王仍耽憂的說:「讓你去,可能就回不來了。」
象說:「沒有什麼能攔阻得了我的。」於是王就派遣象到敵國。
比提醯王聽見象來,十分驚喜,親自出宮來迎接,見了象,以為牠是來投順的,便說;「你就在我的國家住下吧!」
象回答:「我不能留在此地,有生以來,我不曾違背誓言,先前已經許諾迦ㄕ王,必定要回他的國家的。我來這裏,是希望兩國從此解除冤仇不再戰爭,國家能安定富樂,不是比整日戰鬥好嗎?爭戰中如果得了勝利,便增長對方的怨恨;就從這時侯開始,兩國和和睦睦,不再有戰爭發生了」。
德性,可以說是百善的泉源,能為大眾帶來恒久的幸福。白象正因為有美好的德性,才能夠移易頹風惡俗,化暴戾為祥和。
(明倫月刊140期)
圖:AI
文:佛教小故事
結語:白象以孝順感動君王,以仁心化解戰端,其德性勝過多少行為乖戾的人。這故事如鏡,照見德行的光輝——孝順能正風俗,慈悲可止干戈,願我們常懷善念,以善德溫潤世間。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