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深秋,竹林寺鐘聲悠揚,寺內正準備千僧齋法會。
四方僧眾陸續抵達,寺門口卻來了一位衣衫襤褸的婦人。
她頭髮蓬亂,臉頰被寒風吹得通紅,懷中抱著一個破竹籃,裡面僅有幾株野菜、一縷亂髮,以及一根針線。
「師父,貧婦無財供齋,願以這點東西結緣。」
婦人向知客僧合十,聲音輕微卻堅定。
知客僧見她貧苦,雖覺物品微薄,仍溫和應允:「善哉,隨喜功德。」
此時,婦人忽然指著竹籃道:「我有急事需離開,請先以這些供養僧眾,待我回來再用餐。」
周圍居士竊竊私語,有人覺得她要求奇怪,有人歎息她貧困至此仍發心佈施。
知客僧猶疑片刻,正欲答應,婦人卻又說:「我還有一隻狗與腹中胎兒,也請一併供養。」
此言一出,眾人更感詫異 —— 狗與未出生的孩子,如何佈施?
知客僧雖覺為難,仍念及「眾生平等」,便應道:「施主發心可貴,自當一同供養。」
豈料貧女忽然展顏一笑,說:「師父既允,我還有一言:『貧女一鉢飯,上供諸佛僧,下濟狗與兒,周圍七步內,皆成寶莊嚴。』」
說罷,竟騰空而起,化作金光萬道!
眾人驚呆之際,竹籃中的野菜瞬間變成滿缽香飯,針線化作瓔珞,頭髮散作天花。
那隻本不存在的狗,搖著尾巴現身,腹中胎兒也化作兩朵蓮花,隨風飄動。
知客僧頓悟,連忙叩首:「菩薩顯靈!弟子有眼無珠!」
此時,空中傳來慈悲的聲音:「眾生平等,福田無差。佈施不在物質多寡,而在發心清淨。汝等以貌取人,豈知貧女之身,實含如來智慧?」
語畢,金光中顯現文殊菩薩真容 —— 頭戴五髻冠,手持智慧劍,騎乘青獅,周身環繞菩薩眾。
竹林寺僧眾聞訊紛紛出門,見文殊菩薩顯聖,無不頂禮膜拜。
菩薩緩緩說道:「世間眾生常以貧富分輕重,以形骸判高低,殊不知真如法性本無差別。今日以貧女之相現身,乃欲令汝等知:佈施若具菩提心,一絲一髮皆可莊嚴佛土。」
言罷,青獅踏雲,菩薩漸隱於祥光中。
寺內千僧齋法會繼續舉行,此時眾人手中的齋飯仿佛蘊含殊勝法味,每一口都充滿對平等智慧的感悟。
從此,竹林寺留下「貧女施齋」的典故,警示後人不可著相,當以清淨心看待一切眾生。
後世僧人常以此事開示:「文殊化貧女,非為求供養,乃破眾生執。若能離分別,瓦礫即黃金;若起輕慢心,寶珠亦成塵。」
這段因緣,不僅讓在場大眾親見菩薩威德,更讓「智慧平等」的真義深植人心,流傳千年而不息。
圖:AI
結語:此緣顯示,福德不在於物質豐盛,而在於心懷菩提,真誠布施。文殊菩薩以貧女化現,破除眾生執見,示現智慧平等之理。願眾生得此啟示,放下分別心,以清淨無礙之心,普行慈悲與布施,共成莊嚴佛土。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本站【如是我聞】立場,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