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
-
古代屠夫因為供僧而翻轉因果的故事
根據佛教導航記載,一屠夫為求放下屠刀而供養僧人,豈料僧人吃飯後一句佛法也未講,屠夫失望故續宰豬,死後墮地獄。
數千年後,地藏菩薩問苦眾是否曾行善,只見他低聲道出供養法師之事。
菩薩遂安排兩人轉世為好朋友,一又輪迴遣緝「善業負責」的真諦。
故事警醒布施之意應存誠心,否則亦為惡業之一。
-
有生必有死 離苦得安樂
世間萬物無常,富貴終會失去,親人終將別離,生命終將死亡。
應持戒行善、布施濟人,培養福報,以轉化悲苦的人生。
-
奉佛修慈 以德報怨
真正的布施不僅是財物的給予,更是一顆慈悲、包容與智慧的心。
-
布施化貧 盡苦得福
即使最卑賤、貧困者,也能憑一念清淨心、行善修行,改變命運,生天得度。
-
貧施求福 來世得報
布施貴在清淨心,不在多少;真誠聽法、發願修行,定得殊勝果報。
-
《糞土藏金施誠意,金車載寶悟真如》
故事以跌宕起伏的情節,深刻闡釋佛法中 “誠心布施、三輪體空” 方能獲真實福報的智慧。
-
貧村托缽奇緣:一碗施飯蘊無量福報
布施不是看你有多少,而是看你有沒有一顆願意給的心。
善意,善行,是一種可以繁殖的福報。
-
光明化現動凡心 微施大福顯佛威
「一杓飯汁供佛,尚能成佛果;我輩雖凡,若能誠心禮誦供養、懺悔修行,亦必不虛此生。」
-
「音悅長者福報與外道求偈之因果啟示 —— 從四大吉事到業力顯現的佛教教義解析」
「福報須以正心積善累德而得,若起貪妒悔心,即使有福亦難久保。」
-
白石善舉登天路 千年因果守福緣
一念善心、一次布施,皆有無量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