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月份歸檔:2025年06月
-
河邊十二載修行空度,龜甲護命點破迷津證菩提
烏龜尚知護身,人豈可不護心?
修行十二年,若不反照其心,一生也只是「坐」過而已。
-
佛陀譬喻:口渴不飲水
別怕河深,只需先喝一口。
學佛不是要立刻成佛,而是一步一腳印地學習解脫的智慧。
正如口渴不需喝乾整條河,只需一瓢清水即可解渴,我們也不需「全懂佛法」才能開始修行,只要肯學,就會逐步受益。
-
光明化現動凡心 微施大福顯佛威
「一杓飯汁供佛,尚能成佛果;我輩雖凡,若能誠心禮誦供養、懺悔修行,亦必不虛此生。」
-
尊者地獄救苦,遇外道導師
「得人身難,聞佛法更難;既已得聞,豈可空過?」
修行非口號,應念佛正修,遠離邪見,業報如影隨形,解脫唯依正道。
-
「音悅長者福報與外道求偈之因果啟示 —— 從四大吉事到業力顯現的佛教教義解析」
「福報須以正心積善累德而得,若起貪妒悔心,即使有福亦難久保。」
-
白石善舉登天路 千年因果守福緣
一念善心、一次布施,皆有無量果報。
-
三世因果明真義:碧羅太子請法得悟
世間善惡有因果報應,非無端發生;福報需從實修實行中累積,不能空求,唯有深信三世因果,方能修福得福,安然自在。
-
婆羅門恃學顯狂態 釋迦佛開示破迷津
謙卑、自省、真智慧重於知識。
-
《貪欲毀諾緣,善念得善終》
做人應當知恩圖報,不可忘恩負義。若違背誓言、恩將仇報,最終必招來災殃;唯有懺悔改過,才能轉禍為福,消除業報
-
須達多窮極施飯,釋迦牟尼慈悲賜福。
真正的布施不在於富有時施予,而在於貧中不吝、信中不疑的真誠與真心。